运营是任何一个员工应有的思维,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时代要过渡到人人都是运营经理的年代,在日常的工作中就应该时刻保持一种运营思维,具体来说就应该保持一些思维的意识。
1.目标导向意识
履行职能式工作。这在所有的公司都会有这样一批人,领导交代什么就干什么好了,不去问为什么,通过自己的方式做就好。他们不想搞明白任务的来源是什么,领导的出发点是什么,是想达到什么目的,会涉及哪些人和资源,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等等。
目标导向式工作。这种工作方式,就是始终要以终为始,然后分析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哪些关键环节,需要什么样的人员去实现,什么样的资源可以调动。
2.效率意识
做事情,不是接到后就直接干,而是先想明白。我们要做这件事情,就如同我们要到达某一个地方,需要路过哪些关塞,到达这个关塞有几种路径,有几种交通方式,这些交通方式是否在我承受的交通费用范围之内。
就如同,从起点到终点,有一个网络形状的路线图,我们有了效率意识之后,就会考虑选择各个节点之间最便捷的链接方式,通过消耗最少的资源,最低的成本,实现我们的目标。
3.回报后置意识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但是我们出来混的时候,不能老想着让别人还你什么,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更懂得去分享,去奉献,去吃亏。当你的付出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一个时机,你的付出反哺到你的身上的价值也会更大,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总之,做事情的时候,先不要想能得到什么,而是想自己能付出什么,所谓预先取之必先与之。用自己最大的热情,把自己能分享,付出的东西都那出来,让你的用户,或者粉丝群体,甚至你身边的人都能感觉到你的真诚付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这其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一种思维就是只有得到了回报,我才提供出我的价值,实现与粉丝的互动。
另外一个思维就是,站在客户的角度,你既然能够完成你的承诺,并且无怨无悔地给予我们这么多,我们应该给予相应的肯定和回报。这符合人们的互惠心理。
只有自己创造的价值足够多,你才有资格向别人索取一点点。
4.精益生产意识
进行事件运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的时候,我们要有一种精益生产的意识。
首先是列举问题,我们要达到一个目标,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把所有的问题一一列出,隐性的问题显性出来。
在所有的文中,进行对比分析,先要找到核心问题,解决这些核心问题的核心前提是设么,也就是问题立项,提出假设的过程。
在提出了假设方案后,就迅速构建真实用户场景,让你的试用用户来验证你的假设是否成立。
在进行小范围实验之后,要对实验的运营情况总结经验,哪些有效哪些无效,清晰地列出来,用于下一步的推广。
把我们运营的成功经验,进行扩大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