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21天突破思维训练营第四天:【突破过去】化“障碍”为“资源”

《活法》21天突破思维训练营第四天:【突破过去】化“障碍”为“资源”
活出自己,绽放生命

今天是《活法》第4次直播课程,主题是:【突破过去】化“障碍”为“资源”

课程开始之前,主持人张严小帅哥提出一个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别看他年纪小,在心理学方面还是比较有造诣的,他科班出身,心理学专业毕业,不但气宇轩昂,而且专业性强。

他说:“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完成某一项行为或者某项任务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越高,完成某项事付出的努力程度就越高。相反,自我效能感越低,完成某件事付出的努力程度也会越低。”

所以,如果过往经历中存在的障碍不能有效转化,就会影响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影响我们塑造美好未来生活的努力程度。

障碍虽然无法去除,但可以平衡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资源,从而,引出了今天的课程主题。

张老师通过“三个互动问题”和“三个概念分享”,带我们重新审视自己过往的经历,了解和认知过去的同时,找到障碍所在,自然而然找到资源。

三个互动问题:
1.你对过往的经历,是怎么印在身体和大脑中的?过往经历的来源是什么?
2.我们与外界互动时,是与自己头脑中的认知互动,还是与真实的世界互动?
3.当自己不如意的时候,是想办法,调外部事件,还是调整自己脑内的内部事件?

通过三个互动的思考题,已发我们看到自己过往的经历,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1.自己的亲身经历;
2.父母、老师,以及身边的人对我们的灌输;
3.通过学习,自己总结出来的。

不管过往经历来源于哪一方面,其真实性都是需要打问号的。也就是说,我们过往的经历与现实的客观世界不是等同的,是不能划等号的,有时是完全对立,甚至是相反的。

我们脑中的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是有区别的,是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所以,真理和我们个人坚信的真理是有很大区别的。

从而,我们与外界的互动,都是与自己脑中对世界的看法和判断进行互动,我们脑中存在的信息,或者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不完整、不精确,也不是那么真实的。

所以,左右我们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往往不是过往的经历,而是我们大脑储存下来的“信息”,或者说,我们对这些经历的看法。。

由此可见,当我们遇到不如意的时候,不要想办法调整我们的外部世界,而是要改变我们自己脑中的世界。

三个分享主题

1,每个人都有个深层次的需求:接纳与被接纳,爱与被爱,从而,让我们能够快速融入,成为被爱、被接纳的对象,有资格被爱,被接纳。

正因为存在深层次需求,所以,我们活着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找证据,证明自己有资格被爱,证明自己是对的,是有价值的,从而,我们会带着过滤网的眼镜,在无意识状态下不断地找证据,证明自己。

但是,我们搜集来的信息却是片面的,不全面的。

2,作为人,我们是用感官来收集信息的,但,人是有局限性的。

比如,我们的眼睛耳朵,超出可视可听的范围,我们是接收不到的。我们眼睛看到的部分不足15%,有85%是收不到的。

不要说我们所处的宇宙,单单是我们自己身边的环境,我们能够捕捉到的部分也是非常有限的、不完整不精确的。

所以说,我们收集到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

3,这些信息,是如何被我们接收到底的?

我们收集到的信息,是自己所处的环境直接进入我们的身体和大脑的,这是一个很强、很庞大的网络系统,不断地输入给我们的,我们是没有办法摆脱,没有办法选择的。

它们是在我们无意识状态下进入我们的身体和大脑的,不管我们想或者不想。

我们在母腹当中的第4个月开始,就被输入这些信息。离开母体之后,也会有大量的信息在无形地灌输,这些信息的进入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自然而然、无时无刻地发生。

那,我们脑里存在的信息到底是什么呢?所以,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看一看有哪些可能会障碍我们,当我们找到这些障碍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穿越和突破了,相应的资源也就能够找到。

课后作业:

1.通过今天的学习,发现过去的经历,什么是障碍?

通过今天的学习,发现过往经历中,只要自己感觉那些是不好的、自己不想要的,甚至是自己一直排斥、拒绝、讨厌的,令自己愤怒、引发自己情绪、自己最看不惯的,或者让自己很难忘掉的,无法很快抽离的等等,造成自己身体和精神痛苦的所有的人事物,以及自己的局限性信念、想法、看法、价值观、规条,以及过往的经历,都是自己的障碍。

2.思考如何将障碍转化为资源?

首先、先要改变自己对这些障碍的认知和看法,不评价,不排斥,不对抗,不判断;

其次、找到其背后对自己来说的正面价值,一一梳理出来。

找到它是如何支持自己形成目前的性格、行为方式,如何支持自己,拿到现有的成果成绩成就,破除自己的局限性信念,接纳和看到障碍背后的正面价值和正面意义。

再次、站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点上看这些障碍,站在更广阔的空间上去看待自己曾经以为的障碍点,站在更大的系统内去看这些所谓的障碍点,站在多个角度去看待这些障碍点,重定意义、重定焦点、重装系统、重编程序、重塑价值,一定可以拿掉障碍,转化为资源。

感谢老师,感恩助教,感恩同修。

思维一变,一切皆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