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标题的瞬间,感觉有点自傲、清高。半老徐娘一个,谈志实在可笑,可是生活的眼光却不得不使人思考这一问题:是该与社会相融,随波逐流?还是我行无素,做喜欢的自己?我选择后者,在有生之年,不负时光,做自己喜欢的事,走自己铺就的路,不将就,不勉强,不委屈。
以前曾经很喜欢吃喝玩乐好应酬,每天行走在不同的饭局娱乐场所,忙得不亦乐乎。那些年,除了工作那一丁点时间,平时总是抽闲等空、熬更守夜地玩。因为贪玩,娃娃也跟着遭殃:作业做不完,早晨起不了上课,坏习惯一大堆。尽管如此,也从不自责,还是一如既往的玩。
后来的日子,娃娃开始逆反不学习,家庭矛盾不断。痛定思痛,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决心戒除之前的不良嗜好,回归家庭,陪伴孩子成长。长时间不出去应酬,也习惯家与单位两点一线的生活。生活有了规律,家庭照顾好了,孩子也温顺懂事了不少。慢慢明白,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无休止的社交,朋友再多也不如孩子听话懂事、家庭幸福。陪伴是母亲和妻子的最大职责!
回归家庭的日子,除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还勤于锻炼,热爱读书。年轻时不好读书,文化浅薄,阅历疏漏,说话处事没有内涵,自卑懦弱,极端粗暴,生活中时时处处碰壁,越演越烈。那些日子,不堪回首,糟糕至极,现在想来,几欲崩溃。都不知道怎么从那时的暴风骤就雨熬到现在的风平浪静了。
多日不出门,上周老朋友从成都回来,邀约见面。几个老大姐,麻将进行着。要我和她们一起玩玩,我推迟说几年不玩,没有兴趣了。老康不屑地说:“不晓得你们怎么戒的,我们是无论如何也戒不了”,我笑而无法回答。我要说自己兴趣转移,不再玩牌了?单位一同事觉得我整天回家成了空巢老人,是不是太无聊了,一定要拉我进她们的“麻池”,我不好争辩说其实我不无聊,我的时间都安排得紧紧的。今晚朋友微信问我在干嘛,我说看书。她当即建议我找点事做,不要这样无聊的看书了,伤身体还伤眼睛。我发了一个微笑的表情过去,再附加一句,不伤眼睛的。
我是不是与社会脱轨了,工作之余做喜欢的事,跑跑步,看看书,偶尔发点心情,别人是不是觉得太矫情了。这个社会,还有人读书,花大量的时间读书,不可思议。就连领导大会上也公然训斥:“你以为看了几本文学书,能写几篇文章就叫学习?”在有的领导看来,除了工作之外的,都是不务正业。
有时不会理论,坚持自己。听得多了,有时又会觉得别人的言语和眼神有些不舒服。可是要回到从前,那种日子也太荒唐了。所以,走自己的路,做喜欢的事。同频的人多聊,志趣不同的人一笑而过,随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