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定的目标任务是止语。2021年一月份已经过去,复盘止语,对于我来说一月份并没有做到,还是会控制不住自己停不下来的说。止语对于我有难度。难度在哪里?说,是把自己的想法装入他人的大脑,控制对方,这是我喜欢的。而止语,是听他人说,好为人师的本性让我想表达自己的想法,理不辩不明。
问题是辩能明吗?体验自己,作为独立的个体,我需要的可能是自由说的感觉。人是社会情境中的人,脱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如果从绝对意义上理解,人没有“自由说”可言。所以人创造了感觉上的自由,让我们认为自己是自由的,可以自由的选择,自由的向往。在其背后呢,我们的选择和向往逃离不开自我的认知和情境。向往自由,却又自己被自己的枷锁捆绑。但是这份自由的感觉让我更倾向于“说”而不是“止”。
扯远了,回来,重新回到止语。自问,我想止语的目的是什么?学会倾听,觉察自己,学会“止”。因为我的大脑长在我头上,他人的大脑长在他人头上,我在用我大脑的想法评判他人,他人怎么想只有ta自己知道甚至自己也不知道,我怎么知道他人怎么想呢?所以套路《社会心理学》第一章导论中的一句话,止语是为了用理性批判性思维约束直觉,用同情改善批评主义,用理解替代错觉。
复盘止语,重新“见”自己,我做到的部分是我在尝试“止”语,而且在一次读书分享过程中我坚持了“止语”,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当“止语”的时候,身体的感觉被调动起来,不是听对方在说什么,而是感受她的情绪所在。有恐惧,有小心翼翼,有压抑,有迷茫,有快乐,有愤怒,有喜悦。感受着对方的感受,感受着自己的感受,被激活的是我内心具有的“能量”,她在我心中流动,有羡慕他人的勇敢,胆量却不足的自责和想尝试的冲动;有喜笑颜开为他人的幽默分享的开怀;有迷茫不知对方所云的反思;有想表达的冲动却被自己为自己设套路的懊恼……。这种体验很奇妙。
这种种的体验 又一次让我想起王阳明的一句诗“抛却身家无尽藏,沿街托钵笑贫儿”。
让我反思的是与生具足的“藏”,为何被限制了?止不住的想“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