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批判性思维》,老外写的书里面对一些词语的使用还是不太接地气,对我来说有点难。但有些词汇引起我的兴趣与思考。
认知谦逊
和认知谦逊相对的是认知自负。举个例子吧,我们通常觉得自己知道爱是什么。但是我们却在爱的时候做伤害对方的事情;或者对方有的缺点触碰到底线,我们还是会如飞蛾扑火、奋不顾身。
爱过以后不敢轻言爱,自以为很了解,其实我们并不是真正地了解他的内涵。
认知自负就是我们对一件并不太了解的事物自认为很了解。
之前我读书,一种话题的通常只读一本就可以了,直到有一天听到华大智能的CEO尹烨说他读一本书的同时要读七本和这本书相关的书。
那时候差点让我惊掉了下巴!七本!WHY?
他说这样等于把这本书的内容了解了七遍,而且是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逻辑和结构去论述的,会加深对这个知识点的记忆,也会理解得更全面、更具体。
那个时候,我知道自己以前的读书状态就叫认知自负了。
认知坚毅
认知坚毅这个词对我的触动也很大。没有想到认知也存在坚毅的品质吧?
我们通常在生活中遇到困惑的时候,我是说我,会知难而退,对一件事情不求甚解,只是一知半解,处在安全地带,保持一副良好的心态。
但实际上,这本书的原话说的很好,“尽管他们避免了认知上的沮丧,心中也没有疑问,但是他们却会因没能解决深层次的问题而终日沮丧。”
想想看,当我对一件事情产生了疑问,不去追究,虽然避免了自己认知上的一种挫败感,但是潜意识里却会因为没有解决深层次的问题而终日沮丧。
认知坚毅的反面词叫认知怯懦。我对认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困难和挫折感产生了,禁止向前继续探索。这时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没有走到问题的深层次,这种沮丧感会深藏在我们内心深处。
很喜欢心理学的一种比喻,把我们的心理比作很多个抽屉,潜意识就是在心灵最深处的那个抽屉。那里面的东西是无法被我们直接看见但却能决定我们的命运。
我们认为命运是无法更改的,命运之所以无法更改,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读到自己的潜意识。潜意识里积极的东西越多,命运就会向好的一面发展;反之亦然。认知坚毅可以让我们心灵深处的沮丧少一些。
认知坚毅是指任务中存在令人沮丧的因素,但是仍然坚持闯过认知上的复杂性的这样一个倾向。有些问题很复杂,不能轻易得到解决。当复杂性深植于我们面临的认知任务却不放弃时,我们就具备了认知坚毅。
认知坚毅主要指我们在认识别人所持的观点是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这种观点比较复杂,不是一下子就能深刻理解,认知坚毅就很有必要了。
这不只是在工作中,还包括家庭中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等方面,都需要现在深层次上进行考虑。不具备认知坚毅就很难产生洞见。
具体到我自己,把想要解决的所有问题列出来,一个个去找解决的方法,重点是每天深入一点点。
其实现在世界上所存在的问题,古人先哲都给出了答案,就看我们有没有决心深挖其底层逻辑,找到问题的根源,产生自己的洞见。
这,我想,将是一件成就感爆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