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课堂教学
摘自《“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梳理》(简书作者 莲韵奇珍)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不是重复前人的知识,而是重现知识发现的过程,是重新经历。让学生经历原初的困惑、探索、喜悦,不是告诉学生结果。
人与知识的对话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二、课堂教学三重境界
第1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
第2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第3重境界: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三、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框架由五部分构成:
1、教材以及教材解读(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2、确定教学目标,分三类。A类目标:基础性目标,必须解决的障碍性知识。B类目标:教学核心目标。课堂重点教学的内容,一般为单元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C类目标:附属性目标以及延伸性目标。
3、有精确方向的预习。
4、教学板块。
5、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
6、教学反思。
其中1、2点为“教什么”,4为“怎么教”,3、5是对学生独立学习的关注。6是对整个过程的省察。
四、理想的课堂教学
1、理想的课堂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2、理想的课堂是让师生围绕“问题——知识——文本”,展开一段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旅程。其核心是思维训练,是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对复杂问题形成的新的理解。
3、理想的课堂教学实现人与知识、人际之间、自我之间的深刻共鸣!
(理想的课堂实现三重对话)
人与知识(世界、文本)的对话:
人与他者(教师、学生、其他读者)的对话;
人与自己的对话(反思的,历史性的,生长性的)。
4、理想的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息息相通,与人类命运的息息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