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空调坏了,修理小哥上门来检查。因为时刻要配合检修,这段时间不方便做其他事情,我索性收拾家里。
谁曾想越收拾东西越多,又开始扔东西。从客厅搜刮到卧室、厨房。没喝完的花茶,虽然是密封包装的,也已经发霉了。拆封后的包装盒,放着放着堆满了,还没用到。可爱的小熊形状的手工皂,已经瘫软化开了。不知不觉,牛奶箱子、快递箱子都被我拿来装垃圾,整整三大箱。
这些东西是什么时候买进来的?又是从什么时候被我遗忘在角落里的?他们占据着家里的大量空间,让整个屋子变得沉甸甸。在收拾的过程中,我不断的懊恼。
我也顺便盘点了家里的生活用品库存。只有对已经拥有的东西了然于胸,才能不作为囤货狂,适量的储备即可。
家里的物品尚且需要收拾,我们的人生也需要时常盘点。
《年轻人,你就是想太多》的作者松浦弥太郎提到,我们人生中的东西,如果装在一个背包里面,可能过段时间会压到你无法动弹。定期盘点人生的仓库,则可以轻装上阵,让人生变得更轻松。
松浦弥太郎的经历很独特,高中辍学,一个人从日本到美国。在美国过的穷困潦倒,他经历过孤独,经历过迷茫,但最终唤醒了自己的内心。他创立个性旧书店,成为一个生活美学家,和畅销书作者。他以自己的个人经历和生活哲学,影响了数百万的年轻人。
本书是松浦弥太郎的亲身经历感悟所得。翻开此书,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温暖你的话语。
01
我们需要做减法,盘点人生仓库
有一种说法,年轻的时候,总想着做“加法”,看到什么都想去尝试,看到好的东西都想拥有。而到了一定年纪,开始做“减法”,去除冗余的东西,只保留心头好。
其实,这个跟年纪无关。我们人类天生有储备的意识,在匮乏的年代,储备东西以备不时之需。储备是我们的天性。
我们不仅想要更多的物品,就像女生的衣橱,衣服永远少一件,换季的时候来个大采购;我们还想要更多的技能傍身,想要去更多的地方,看更美的风景,去认识更厉害的人,我们想要的太多太多。
松浦弥太郎曾经被人问到,家里是不是用精美的书架放满了书?
他经营书店,但是并没有很多藏书。如果只能保留几本书,那他拥有三本书——《高村光太郎诗集》,亨利·米勒《北回归线》,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就够了。
他用书来做喻,及时清理不必要的物品和想法,整理心灵的抽屉。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更多,每天给自己列满了代办清单,报了很多训练营。一天24小时不够用,再去学习时间管理,务必要把所有的想要的都安排上。
我们陷入了盲目的勤奋,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这个时候,停一停,问问自己:
这是我真正想要的吗?
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喜欢不断的探索,对什么都好奇,不断的往人生背包中装东西。松浦弥太郎像个邻家大哥哥一样,告诉我们,学会取舍,找到自己生活的节奏。怎么取舍,可以从《断舍离》中找到方法。
02
大胆的分享,将“人生食谱”倾囊相授
松浦弥太郎说自己是个容易害羞的人,不太容易坦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要求自己把害羞用力吞下肚,做那些觉得“丢脸”的事情。其中一个就是,工作之余,大胆爆料自己的糗事。主动表现自己的弱点,让对方了解百分百的自己。
不进如此,他建议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倾囊相授。
把自己放空,是不是就会变得一无所有呢?有人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那师傅固守着自己的那一套,不去交流,他就能变成更厉害的人吗?
我听过一场社群分享,老师说,并不是因为你厉害才去分享,而是因为你分享才会变得更加厉害。
分享是为了更好的学习。
我们发朋友圈,在网络上写文章,都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分享。尤其是干货文,无保留的把梳理的知识,习得技能的过程分享出去。最早坚持这么做的人,大多已经成为相应领域的大牛。
现在流行混社群。如果在社群里多发声,别人问的问题,刚好你思考过,你把知识交出去,反而会收获更多。参与更多的人,比潜水的人往往更有收获。
你可能会说,我不会分享。
那借用《向前一步》谢丽尔的话,先做,在过程中不断学习。
03
人生就是背着行囊,独自不断上坡和下坡
松浦弥太郎经历了人生的起伏,有过撒谎、不真诚的糟糕时光,有过从问题学生变成高中升学榜首的经历。他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生活很珍贵,人生每一段都不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