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同事
1
慢慢地熟悉环境,漫漫地了解公司。此公司是民营企业,前身是一个文化传播公司,三年前承包了《北方英才》杂志社的发行业务。公司老板兼总经理的关总,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各部门的负责人也都是跟他在商场拼杀闯荡多年的老战士。
发行部一共有三十名发行员,八女,二十二男。这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朝阳公司,每一个员工都非常努力,但是人与人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少有感情色彩。同事之间非常戒备,很少有交心谈唠的场面,见面时只是客客气气地打招呼。每个人似乎都严守自己的秘密,也从不打探别人。
商场如战场。这句名言在这个集体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从中我认识到,不能依靠别人,要靠自己。不是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靠我们自己吗。
重要的是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慈悲上,如果你寄希望于别人,抱幻想于别人,那就错了,错得天都要塌下来了。我不再幻想得到吴尚友的帮助。
几天来,我做了充分准备,在电话薄和电脑里搜寻,获得了一些信息,并打电话与对方做了初步沟通。准备就绪,我走出办公室,站在楼梯对面的大镜子前,照着镜子整理一下并不很乱的头发,端正地看着自己。
我后退一步,从包里拿出一张名片,双手端端正正地擎着,对着镜子嘟囔道:“打扰了,我是《北方英才》杂志社的发行监理,这是我的名片,请多关照……”并将张主任常对我们的教导,叨咕一遍。然后,迈开大步跑下楼梯。
北方的初冬,人们还没有适应刚刚变冷的气候。北风吹在脸上,特别地冷。
我骑着自行车,时而逆风,时而顺风,沿着沈阳城没有规则的斜马路寻找已在电话里沟通过的客户。这一天,我跑了四家单位。最后一站是新北方大学。在校部办公室,我见到了校办郝主任。
我像背书一样,向他介绍《北方英才》杂志。郝主任专心地听。这个郝主任梳着一丝不乱的背头,一身板板正正的西装,给人的感觉即有知识分子的文雅,又有文化人的那种清高,而更多的是世俗之气。
他详细地询问我公司的经营和实力状况,还询问《北方英才》是否为核心刊物?
我说:“不是,但是用不了多久,它就能成为核心刊物。”
看得出来,新北方大学有意在我们的刊物上登载文章或做广告宣传。这次我洽谈业务,虽然没有签下订单,但是与客户建立起了初步的关系,至少他们已经知晓《北方英才》杂志和我个人了。
回来途中,我萌发要写一份工作计划的想法。拟定一个长期目标和一个近期目标。近期目标,是以数量取胜,争取与客户建立广泛的联系,尽量多地发行杂志。
另外,为大专院校准备提职称的人员,刊载文章,这需要他们订阅刊物为前提;远期目标,建立广泛长期的客户关系网,在外市地建立固定的发行联络站。
刊载优秀的学术性以及名家的文章,提高杂志的知名度,为取得核心刊物资质打下基础,最终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发行网络,开启互联网思维,启互联网+,充分利用网络。我深知,建立发行网络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树立企业形象,构建企业文化,充分利用市场机遇,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商业运作模式。加大宣传力度,执行公司的CI形象设计,着手设计制作公司的宣传彩页及电视宣传片。
想着想着,我的个人计划就变成了公司规划。思路还未考虑成熟,我便激动起来,热血沸腾,思想跳跃,蠢蠢欲动。
回到公司,吴尚友正坐着喝茶。见我进来,他对我说:“帮个忙,楼下有一块玻璃板,你帮我抬上来。”
我跟他下楼,收发室放着一块玻璃板。我和他抬着玻璃板的两头,小心翼翼地走上楼梯,进了办公室,我俩把玻璃板铺在他的办公桌上面。
玻璃板宽出了他的桌面,多出的部分搭在我的桌面上了,占去我桌面五分之一的地盘。吴尚友并不客气,玻璃板上都放上了他的杂志、书本、纸张。压在我桌面上五分之一的地方就这么归他所有了。
仅仅占了我的一点地方,不算什么,危及不到生命,也死不了人。可是让同事们看见,他们会说什么呢?这对我的自尊又是多么大的伤害?我有一种丧权辱国的感觉。
如果在过去,我一定要跟他理论,他若说不好听的,我能当即给他一个直拳。眼下,我只能把这口气咽在肚子里,压下燃烧在心中的怒火。我希望同事以及张主任看到摆在他们眼前明晃晃的霸道行径。
然而,全都视而不见,好像这一切如同天理一样公平,就像太阳每天升起落下一样。我望向窗外,阳光普照,天底下所有享受阳光温暖的人都丧失了同情心,失去了理解他人痛苦的能力。
在这个时候,就连上帝都装聋作哑。
2
回到住处,我趴在缝纫机桌面上,一口气把工作计划的草稿写完了。次日,我又修改了一遍。反复看过后,觉得还不够完善,就想放一放,让思路有一个沉淀,再做修改。
吴尚友把眼一瞥,看在眼里。他出去晃了一圈儿,就又回到他的座位上,笑嘻嘻地对我说:“你是编辑部介绍来的?”
“嗯,是乔编辑。”
他呷了一口茶,一副叫人琢磨不透的表情。说:“太好了!乔编辑和我的关系非常好。咱俩还真有缘。”
“你和他挺熟?”
“熟!老朋友。”他又呷了一口茶:“对了,关总叫我起草一份明年的工作计划。我觉得你的文笔不错,咱俩一起写吧。给你一个表现的好机会,别错过了。”一番话语,亲切得像个老大哥。
“我写了一个草稿,是我个人的工作计划,不知道合适不。”
“我看看。”
吴尚友从我手里接过草稿,认真地看起来。
之后,他指指点点对我说:“还行,应该修改一下。你看这,不能站在个人的角度看问题。另外,打造核心期刊,是编辑部那边的事,发行管不了。”
他放下草稿,眯着眼睛问我:“会打字吗?”
没等我说话,吴尚友立马又说:“我来好了。”不容分说,他拿着稿子去了设计室。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把稿子修改完毕,并打印四份。吴尚友没有通过我,他以个人的名义直接将打印稿送给关总和张主任各一份。
这些事办完之后,他才回到发行部,给了我一份打印稿。
“我改完了。刚才关总看过了,他说你写得不错。”
我一惊!心想,他怎么私下就把稿子送给关总看了呢?我手里擎着由我自己思考撰写的,现已署名为吴尚友的稿子,完整地看一遍。整篇文稿经吴尚友改动的地方并不多,只是把我个人近期和远期计划变成了公司的计划;将核心期刊的内容删掉了。就这样,在我心灵深处迸发的思想火花,照亮了吴尚友头上的光环。
人们说,吃亏是福。我常用这句话安慰自己。工作的压力,使我无暇顾及祸福吃亏这些事。
我觉得,应该再次拜访新北方大学。我将报价单、刊物样本等资料放在背包里,跨上自行车就上路了。到了新北方大学,我一边上台阶,一边把背包打开,抽出资料,想把几样资料组合为一套。
楼门处是窝风口,一阵风刮过来,吹落我手中的两张画页。那画页犹如两只白鸽飞了出去。我慌忙跑下台阶,去追画页。在台阶下,我一脚踩住其中的一张,弯下腰拾起来。另一张飘落在一辆本田轿车底下,我跑过去从车底下拾起画页。当我起身之时,正好赶上郝主任送几位客人走出校部大楼。郝主任的目光与我相遇。他把几位客人送走后,便转过身,笑眯眯地瞅着我。
“郝主任!”我走上前。
“开车来的?”郝主任不无惊讶地问。
我含糊其词地答:“嗯!郝主任你好?”
郝主任拍拍我的肩头,说:“你们公司有实力,发行监理出来谈业务都开车,不简单!”
误会了,他以为我刚才是从轿车里下来。蒙他错觉是好事,在人心浮躁金钱至上的社会,有谁不愿意和有钱有地位的富人结交呢?与有实力的公司做生意不会担心款项和质量问题,至少和有钱有地位的人交往心里也舒畅。我再一次领教了金钱的魅力。
此行,我初战告捷。新北方大学订购了四十八本杂志,并准备在五月建校十周年之际,借用《北方英才》杂志为新北方大学做一次专题报道,初步拟订费用为人民币五万元。不言而喻,这“北方”二字乃是专题报道的关键词。
“事儿虽不大,钱也不很多,但是各方面的关系都得答对。”听话听音,郝主任在暗示我。我不糊涂。他不说,我也要按常规返给他个人十个点的好处费。我个人的提成可以不要,但与客户良好长期的合作不能丢。我说:“您放心。这事,我一定会办得漂漂亮亮。”
本田轿车成全了我,公司在我发行的业绩栏,插上了第一面小红旗。我从来都没有这么高兴,回想在轿车底下钻出来的那一幕,走在路上,我都会笑出声。后来我又拜访了很多公司,但几乎都扑了吴尚友的后尘,结果令人失望。一个月后,我拿到了第一次薪水。钱虽少,但毕竟是我的劳动所得。
请看下集 —— 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