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希望能早出名,早有成绩,冯唐说:成名千万要晚,学习只有先苦后甜,成名趁早,害人匪浅。在读过他的这篇文章后,我也是感触颇深,人真的不是越早有名气越好,因为当你处在那个位置上时,如果德不配位,你会被那个位子、被自己的名声累坏。
快乐的童年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经历,现在社会,大部分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娃娃开始抓起,生怕输在起跑线上,各种培训班、辅导班,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超负荷的学习,逼着孩子练书法等,这都是揠苗助长的表现,希望孩子早有所成,成名趁早。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有时候会是得其反,容易让孩子伤身、伤心,做什么都讲求个度,过度了就是一种伤害,当然了,也有的孩子能在父母的各种逼迫下早成名,但我们要知道,这都是凤毛麟角。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让孩子自发主动的去做事,孩子是有自己成名的,然而这种做法却是一种良性循环。孩子的童年就应该享受父母更多的爱,这种爱不是溺爱,是关爱、是关心、是适可而止。
成人的世界,是一场追逐的游戏,为所谓的盛名所累,在这个过程中,最怕的、最累的一件事,是德不配位。俗话说“没有那个金刚钻别揽那个瓷器活”,也是这个道理。有好多人会觉得自己能力很强,做的还不错,就应该得到晋升,好胜心就会促使自己快冲、快进、争第一。其实当你真的争到那个位置上时,你会发现在这个位置上,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自己的水平还远远不够,会很累。学无止境,上进者会不断给自己充电,提升自己的水平,使德配位,这个过程肯定是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的。工作是场马拉松,有可能你要拿十年、二十年来看待,给自己一个学习、实践的过程。你以为你懂了,你能行,很有可能你还没有真懂,还有差距,这时候你在迅速上位之后,德不配位,就会被这个位子、被自己的名声累坏。成名,请放稳脚步,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往前走。
拿我自己来说,在一个单位工作了十五年,能干到十五年不转行,可见自己的能力挺差的。其实我是没有学历,让一纸文凭,所谓的敲门砖“拖累了”,当然自己的知识储备也不足,所以没有勇气去辞职,家庭条件也不允许在家当阔太太,靠着自己没白没黑的拼搏,持续干了这么多年。现在回想起来,虽然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没啥长进,但我并不后悔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和努力,因为我当时是乐在其中,在工作中有过成绩,拿过荣誉和奖励的。只是在最近半年,我脚步慢了下来,可好胜心还有,不过我现在对自己是有一定认知的,不会急于成名,先努力提升自己,每天坚持看书打坐,每周坚持交一篇文章,每月坚持做复盘总结和计划,慢慢来做,不走捷径,笨功夫才是真功夫。就像培养孩子的习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家长要督促孩子坚持做,与其说是督促,倒不如说是一起,就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去做,以身示范。在2020年疫情比较厉害的那段时间,孩子们都停课在家,我给孩子列了一个学习生活计划表,每天的学习时间、看书时间、钢琴时间、做家务时间,都在计划表上一一写明,每天按累计时间,奖励小奖章,凑齐一定数量的奖章,给孩子兑现礼物,这个计划表非常受用,培养了孩子每天坚持打卡的好习惯,而我,也是从那开始,用考证倒逼每天坚持学习,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直至后来开学之后,我们依然在做。与其让孩子学这学那,不如坚持做好一件事,持续做下去,会发现真的有用受益。
曾国藩说: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做事,应该慢慢来做,努力来做,知道这件事情很难,一点一定去克服,不能求成名太早,也不能求出现效果太快。我们都是凡人、俗人、庸才,笨功夫才是真功夫,成大事无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