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大脑偷了思维的懒,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
2017.8.29 星期二 晴
文/BindyTs
为了锻炼思维能力,开始随性写些日记感悟,不是很正式的文章,重在发现与洞察。共勉。
1. 看到有两三篇关于《中国有嘻哈》的营销长文,都写的非常棒。
评论第九期时,被回答排第一的人影响,写了篇关于第九期作品的点评。虽然对于中文说唱有一些喜爱,但对于乐评,其实还是比较缺乏资格的。第十期,大多数人评论的点都集中在两位说唱歌手的矛盾点上,我也被带偏了。从头到尾,都没想过,从营销角度或者其他擅长的角度去思考。
热点评论,只围绕在热点事件本身去写,其实很难写好。而我正是由于跳不出这个陷阱,一直不敢尝试跟热点。
热点之所以能够成为热点,是因为事件非常具有话题性。具有话题性的东西,再用单一思维看待他,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
2. 《中国有嘻哈》第九期写点评,1个小时我写了2300+,写完以后发现自己爽死了。为什么爽?!因为写的时候,就直接记录自己的观看感受,加上本身就有些想法。写起来的时候,根本不用动脑子,写得快纯考手速。——直觉做事,当然舒适当然爽了。其实,前面已经有人如此写过了,并且有的更好,那我再写一遍,有什么意思?
回忆写《游戏化思维》读书笔记笔记的过程,写了整整四篇,每一篇都写得要生要死,最后阅读量最低。写完后,我再也不想看到它了,只想睡觉。脑子和身体都被掏空。
发散思维、结构思维、逆向思维。知道,做不到。我们明明知道多练习使用这些思维对我们有好处,就是不去做。大脑只想在思维上偷懒。
3. 《星际特工:千星之城》上映后,我去刷了知乎“如何评价《星际特工:千星之城》?”
我粗粗浏览了几篇高赞回答后,打开world文档后,开始列出可以思考的角度,例如人力方面,可以从导演、男女主演演技、演艺生涯、吴亦凡露脸等方向思考;制作方面,可以从世界观架构、特效制作、原画绘制、动画制作等方面思考;剧情方面,可以从故事性、同类电影对比入手;电影本身,可以从电影编剧等专业入手;如果你是个英语培训机构,恭喜你,你还可以拿“吴亦凡的英语”来说事。
最后,划掉那些大家都在说,并且被说透说烂了的关键词。接着,我发现了一个神奇的事情,那就是剩下没划掉的部分,没法写。或资料不全,或不够专业,或是毫无头绪。
到这个时候,我猜80%的人都放弃了。到这个程度,不仅仅是费脑子的事了。精力得花上多少,还是未知,结果如何,也是未知。
而没有放弃的这些人,他们找资料,找数据,做对比,做分析,写出一篇深入浅出、角度别致的好观点。他们赢了。
4. 写一篇感悟,结尾处不加上几条解决办法,似乎就没有什么阅读价值。如果我有好的解决办法,也不会在这写日记反思自己,将自己的偷懒行经公之于众了。
硬要说办法,大概可以从今天开始写反思日记吧。
拒绝浮于事情表面的说长道短。
把一件你从前不会深想甚至可能忽略的事情,拿出来想一想。
训练自己逆向、发散、结构性等多角度思考问题。
大概就是酱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