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人身边都会出现这样一些符号吧,
QQ微信对话框,邮件中,一个又一个感叹号,甚至并排两三个。
如立定的士兵,严肃认真,不苟言笑。
若是前面言辞激昂,字字凿凿,这收尾的感叹号就如一柄柄长枪,直刺你心中,宣告着使用者的声讨与呐喊。
不知道你看到这些感叹号是怎样的感受。我们有几个小伙伴讨论过,往往在工作中看到这些感叹号林立时,顿觉头皮发麻。
屏幕那头的那个人,一定很激动,一定很愤懑,一定很急躁,这事儿肯定是大发了,严重了。
而事实上,细看那些被感叹号包围的语句,嗨,真不是那样的严重夸张。
为何一定要用感叹号来包装呢?
想起自己年少时学习写作文,貌似老师还真教过,可以多使用感叹号来抒发心情。
那些描述美景豪情的散文,抨击历史社会现状的议论文,还有什么都带到一点的杂文,当然,宣扬爱情表达的那句“我爱你”,更是要以感叹号来突出感情的热烈与真挚。
是不是,不加感叹号,就是不重视?
强调,一定要强调,对么?
应该是年龄的增长吧,脾气渐渐收敛,相较于感叹号的触目惊心,更习惯于使用句号。
淡淡然然的结尾,平和中蕴藏力量。一个句号,一个温和的结局。
像不像水?温柔,包容,慢慢渗透。像不像太极?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
平静地叙述,温和地告知,缓缓而来,如冬日阳光,温暖而不灼热。
于是,我开始更多地使用句号,对话中,邮件里,通知,协商,感谢,或拒绝,都以句号结束。
用句号把情绪包裹起来,把戾气冲动化解,杜绝歇斯底里,告别大喜大悲,以前不理解,何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觉得没有情绪,那不是木头人了么。
时移世易,随着年龄多少跟来了点智慧,那智慧说,不是没有情绪,是控制情绪,不是没有悲喜,是隐藏悲喜。
没有理由,更没有必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泼洒到他人身上,那是自己的事,要自己消化。
不可以用所谓的性格去刺伤无辜的人,中正平和才是成熟之后该有的性格。
上善若水,是这么理解的吧。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