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之笔记精略2

天之气,是谓清净光明高升者也,因其纳藏德泽生生不息而没有止境,故不会沉堕阴暗,所以天地秩序因此能得天之纲气庇护,而使万物得以永远地生生不息。若天象阴霾晦暗,则日月昏暗无光,阴霾邪气就会生于天地之间,进而入侵祸害于山川河流天下各处。

这样,天地之间的阳气就会闭塞不通,大地因此昏蒙不明,天空之云雾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拥有清纯光明的清净之气,被邪气污染而变得昏沉污秽。

续而造成,地气不能上应天气,天之甘露也不能下降于地,天地之气不能再相交畅通,万物的生命不再能被昏暗不明的天气施救,不能获得天气之施救,所以天下更多的植物也会因此而死亡。

又续而,邪气潜藏而不得散发,风雨失去了天地秩序的约束而没有节制泛滥成灾,雨露当降而不降,本就已经枯槁的植被和幼苗不得滋润,生机郁塞而渐渐失去生命。

加之贼风频频而至,暴雨不时而作,不仅天地四时变化失去了规律,就就连维持天地四时秩序的无形力量都在不断崩坏,所以这种情况下,那些还未被天地灾害殃及的万物,正在生长途中时,便不知不觉又自然而然地,被天地邪气之大势全部毁灭了。

只有圣人能适应自然变化,并时刻注重身心天地之内,微小宇宙的道德变化之道,所以能使身体没有因违背了天地道德秩序而造成的一切疾病。

这样看来,自然万物若都能不失天地道德之规律变化秩序,那么万物的生命之气是不会衰竭的。

(就好比四时之气对应人体变化的规律):

违逆春生之气,则少阳之气不生,以致肝气内郁而引发病变;违逆夏长zhǎng之气,则太阳之气不长zhǎng,以致心气内虚不足;违逆秋收之气,则少阴之气不敛,以致肺热叶焦而胀满;违逆冬藏之气,则太阴之气不藏,以致肾气耗散不能藏护精气而使肾脏变得衰弱。

综上所述,遵循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是万物生长良性循环生生不息的根本,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使人体顺应天地四季时节,春生夏长zhǎng秋收冬藏的生命根本之规律。若违逆此根本规律,就会损乏人体生命之本,破坏人体先天真元之气。

因此,阴阳四时是万物的生长收藏的由来,是生命盛衰存亡的根本。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所谓道者,圣人践行,愚人背之。顺从阴阳之道则生,逆之则死;顺从其道则安定,逆之其道则祸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故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倡导未病先防,这如同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注重在未乱之前的防范疏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设想,如果疾病已发生再去治疗,祸乱已经形成再去治理,岂不就如同口渴了才去掘井,战斗已经开始才去制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草木风原创笔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