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的5个名词—一周商学课总结

偶然间一个机会,我参加了线上课程-用得上的商学课

老路,原名路骋,老路说CEO,天使投资人;历任京东集团副总裁,聚美优品POP事业部总经理等。标准的大咖,看照片,也是帅哥一枚。

时至今日,我已经听了35期,感觉干货还是很多的, 也通俗易懂,让我对一些经济名词的理解,开阔了对待事物的思考方式。人常说,会学习还要善于总结,我这个不会学习的人,更得要总结总结了。

1、内容回顾

本周学习了5个宏观经济名词:GDP,CPI,M2,汇率,利率。分别定义如下:

GDP:国民生产总值;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M2:广义货币供应量;

汇率: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利率:利息对本金的比值。

2、个人理解

对我来说,GDP、CPI,利率三个名词最为熟悉。2016年中国GDP(国民生产总值)总量达到744127亿元,居世界第二。而中国的GDP自2010年超过日本,成本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基于中国人口的巨大贡献,中国人均GDP才列世界第70多位,为8000美金。老路说:GDP衡量一切,但并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

关于CPI,我们最切身的感受就是:物价又涨了。随着市场上的货币越来越多,商品的价格越来越高,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了。关于此,我也是深有体会,我的工资比5年前翻了一番,但生活的压力却比5年前更大。就是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去了。

是啊,钱越来越不值钱了,为了跑赢CPI,没有理财概念的我也开始看起来理财方面的书籍,开始小打小闹地开始了基金投资。8月份开始,我陆续定投了三只基金,三个月下来,盈亏比率6.16%,嗯,还不错,比银行“利率”高多了,希望好运持续,哈哈!

刚看到M2时,我一头雾水。老路由浅入深,先说了M0——就是money,专指市面上看得见,摸得着的纸钞和硬币,在此基础上,M0加上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就变成了M1,又叫做狭义倾向,反映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代表着消费和终端市场的活跃度。再扩大,M1加上企事业单位的定期存款,以及居民的储蓄、理财、住房公积金等不准备用于当下消费的资金,就变成了M2,简单地说,它粗略的等同于“央妈”印钞的数量。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更多地体现了投资市场的活跃程度。——哎哟,妈呀,可抄完了。直接说M2约等于印钞数量不就得了!

这不,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M2预期增速是12%——你还是慢些涨吧!

关于汇率,我也知道了一星半点,比方说,我要是出国到非人民币流通国家,就得把人民币兑换成所在地区的流通货币,如何兑换呢,这就用到了“汇率”的概念。我想起了淘宝账户里收藏的一台投影仪,好像去年6月份时还5000刚出头,想着等过一段时间价格下降了再买。但可好,现在都已经到了6000元!这是为什么呢?店家说,人民币汇率下跌了!

怎么样,关于宏观经济的5个名词,你理解了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