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好大学,是不是将来就会有好工作好生活。答案是否定的,以后还是要努力一辈子,既然以后可以努力一辈子,为什么要接受好的教育?不是有很多人成功退学吗?
这个问题问到了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尽可能接受最好的教育总是好的。虽然接受好的教育和上好大学是相关的,但是两者并不能画等号。上好大学是接受好的教育的方法,甚至是捷径,但不是目的。个人上了好大学并不等于他接受了好的教育。教育的范围很广并非仅仅是在学校里上课。
从三个层面来看,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教育改变命运”这种说法是怎样变成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共识的。
你在学校里会有这样一个感受,似乎亚裔家庭比其他族裔的家庭更重视教育。这是当下的一个事实,但是在历史上,欧美国家的人曾经比亚洲国家的人更重视教育。在亚洲,过去教育是为了通过考试当官,而不是为了培养生存技能和个人素养。但是在欧洲,大家很早就意识到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帮助。在16 世纪爱德华六世开始在英国兴办免费教育,任何交不起学费的贫家子弟都可以到“官办”的学校读书。大科学家牛顿就是靠这种免费的公立教育完成了中学学业,进入剑桥大学的。但是这种教育依然不普及,因为很多贫家子弟要先设法工作养活自己,没有时间接受教育。于是,到了伊丽莎白一世的时候,她开始规范学徒制度,由国家出钱帮助贫家子弟学习谋生技能。后来,一些教育家在英国和美国创办了很多“星期日学校”,给贫家子弟普及基础教育。很快人们就发现受没受过教育,将来一辈子的命运常常相差很远。今天,很多人说美国的社会分层,下层人想进入上层很困难,这其实是教育不足造成的。事实上,下层人并不比上层人笨,如果给予他们足够的机会,并且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日后的表现和其他人就不会有多大差别。
知识就是力量计划 (KIPP),是一个帮助底层家庭孩子接受教育的计划,它让来自底层家庭、加入这个计划的孩子一早就到学校读书,做完作业之后很晚才能回家。这实际上把他们和周围不好的环境隔离开了这些孩子将来上大学的比例和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上大学的比例差不多,并且只需要一代人就可以摆脱贫困。
今天你如果想在任何一个领域成为专业人士,都需要足够多的训练,紧靠聪明早已经不够。最基础的训练就是学校教育,这些教育,不仅包括学习课程,也包括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合作。今天要做成任何一件大事都需要合作,这方面的训练,就是从你在学校里与同学一起做课题开始,比如参加办校报,或者帮助老师辅导低年级的同学。
第二,如果一个人不愁温饱,甚至家里有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那么教育对他们是否还有必要?不仅有,而且更重要。
中国有一个词,叫作“土豪”,是指那些发了财,但是举止不是很体面的人。举止不体面的主要原因是接受的教育不够多,读的书不够多。这类人我接触了很多,其实他们在获得财富之后很快会分成两类。一类人花时间接受教育,当然是成人教育,于是他们的事业不断发展。另一类人依然停留在很低的教育水平上,有了钱后除了糟蹋,想不出能做什么更有意义的事。当然,他们意识不到自己在糟蹋,否则也不会干那些事。中国的一位著名作家吴晓波调查了早期在股市上发了大财的几十个人,发现除了一两个之外,其他人的结局无一例外都很惨,有的破产了,有的进了监狱,有的被仇人杀了,或者正在被追杀。这些人都有两个共同点:第一,敢于冒险,并且在大家还不敢冒险时通过冒险赚到了钱;第二,受教育水平都不高,绝大部分人仅仅中学毕业,个别的甚至中学都没毕业。因此,他们在有了钱之后,没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
人不接受教育,就很难有见识,而没有见识,做事情就会事倍功半。中国那些财富剧增的家庭,有些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有些则只知道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20 年后,他们的孩子的水平高下立判。前者的下一代大多是有教养并且努力上进的人,他们的视野甚至超过他们的父辈。后者的下一代则大多是轻狂之辈,除了玩跑车,滥交朋友,做不了什么事情,在社会上被大家当笑话可以说,教育水平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大学教授的后代超越前辈的则很多,因为他们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且懂得教育的重要性。在历史上,有7个家庭的父母和子女都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个比例非常高。如果再把范围放大一下,看看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父母,他们很多也是学者,即使他们的子女不能获得诺贝尔奖,很多也是著名学者。相比之下,父母是著名企业家,子女也能成为著名企业家的,并不多见。中国的名臣曾国藩对后代说,依靠财富和官位是很难保证家族兴盛的,唯有教育可以,因此他希望后代不求做大官,而要多读书。
第三,讲讲退学创业。
今天大家拿来作为退学创业成功例子的人主要有5个--盖茨、乔布斯、佩奇、布林,以及扎克伯格。
佩奇和布林在读完本科后进入斯坦福读博士,是在通过了博士入学考试后退学的,因此他们距获得博士学位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非常典型的退学创业例子。类似地,他们高年级的同学杨致远和菲洛也是如此。虽然这几个人没有获得博士学位,但是接受的教育并不差。
盖茨和扎克伯格情况类似,他们确实有过人之处,没有大学毕业就成为著名的企业家。不过,大家对他们的理解存在两个错误。首先,他们至少都上了哈佛,这一点绝大部分年轻人都做不到,而且他们都有过人的技术专长。其次,他们都是在找到了赚钱方法之后,才退学的,而不是在退学以后开始创业的。盖茨一直想拿下学位,并且在几年时间里一直试图兼顾学习和创业,只是后来因为微软的工作太忙,他不得不放弃读书。扎克伯格的情况也类似,他原本打算在暑假全职工作,开学后还是要回到学校只是被他的教父肖恩·帕克(脸谱网首任总裁)“劝”到了硅谷。再也无法兼顾学业。因此,盖茨和扎克伯格是在创业成功之后,才退学,而不是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把因果关系搞反了。
至于乔布斯,他仅仅是因为不忍花父母的钱才没有读大学。如果他来自一个相对富有的家庭,他或许会读完大学。
为什么要尽可能地上好大学呢?这倒不是因为好大学的课程就一定比二流大学的好,而是因为它们有相对较好的学习环境。年轻人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因此很容易受周围同学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比我们或者老师对你们的影响更大。从另一个角度看,不能进入一流大学也没有关系,只要自己用心找到一些好同学为伴即可。人受教育的时间很长,机会很多,自己所在的学校并不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不要仅仅为了成绩而读书,更不要为了进入一个好学校而读书,而要为了让自己能够真正立足于社会,并且能够成为有用之人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