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的分享我希望能激起大家对历史哪怕一丁点儿的兴趣。我也想借此开启这个专栏的又一个永远讲不完的大专题——历史。
1.欲亡其国,先亡其史,没有不衰的生命,只有永恒的文明
二战期间,东北是出汉奸最多的地方,所以一直到今天,很多人因此对东北有地域歧视,其实这都是时势造就。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人在东北三省开办满洲学校。他们教满洲的孩子日语和“大东亚史”,满洲的孩子要认同并效忠天皇。社会环境的舆论氛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人选择,不仅是迫于客观物质压力,还迫于精神上的压力。而历史这种承载着文化和民族认同感的事物正是制造精神压迫的爆破口。
2.历史是一种“认知捷径”
历史的作用,就是用来回答门口保安经常问的三个哲学问题:“你是谁?从哪里来?往哪儿去?”如果您听过施展老师的《中国史纲五十讲》,就能够深刻意识到历史其实是受制于地理、气候等最基础的客观条件的。历史不是讲故事,而是各种元素进行“化学反应”之后的生成物,是一种结果。作为一个想“偷懒”的人,我们不需要研究“因”,只需要看“果”,这是效用最高的认知方式。就像数学很多定义,你只需要知道和记住,不需要会证明。因为证明的学习成本高而收益低,是没效率的。如果整个社会都去研究证明1+1=2,那……(捂脸)
3.学数学让人聪明,学历史让人获得智慧
这是一句我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但我觉得很实际。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历史作为一种人类社会中的样本,必定有借鉴意义,因为人性是共通的。纵使世界千变万化,人还是人。数学赋予我们的是逻辑思维、空间想象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历史教会我们如何面对、顺应这个世界,总结起来就是“智慧”。毕竟,在宇宙万物面前,人类经常无能为力。所有企图逆天而行的人,终将走向歧途,强如牛顿那样天赋异禀的全才,也无法点石成金。
我能预见到,分享历史见解的文章阅读量会很“感人”,但我会诚挚感谢每一位沉默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