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风了

秋分,起风了。

伴着习习的风,我沿着黄埔大道一路向东,去往鱼珠港。

这条路单程5.8公里。绿道和机动车道很近,绿道的左边是珠江的一条小支流,绿道的右边是双向八车道的车流。车流再往右,是新建的金融城项目区。项目区再往右,是珠江的主干道。虽然看不到江流的主干,可她就一直在旁边。

在那片项目丛林里,有些楼宇已经投入使用了,有些则是脚手架、塔吊堆砌的工地。

车流声和建筑工地的锤击声夹杂在一起,让人不由地加快脚步,想逃离。走着走着,人又钻到了高架桥下面,于是头顶上也轰鸣了起来。

我任由这种种声音从四面八方穿体而过,直到走了大约4公里,头顶的高架桥拐弯向左,我向右,才摆脱了川流不息的车龙。眼前的绿化带变得高大葱郁起来,离码头越来越近了。

终于看到一个不太起眼的指路牌:黄埔军校旧址。

我顺着指示牌转弯,遇到三三两两的游客装扮的人走出来,我更加坚定地往里走去。

再转一个弯,路的尽头赫然出现了码头。那就是鱼珠码头。

一眼望过去,就看到有车开上轮船,等待轮渡。我突然感觉这个渡口似曾相识,我加快脚步向她走去。

越来越近了,鱼珠码头几个大字清晰可见,那里有人在拍照留念。在这几个大字的左边,是机动车摆渡的侯船水域,右边是客轮,等候过江的人们排了长长的队。

车辆摆渡船

离售票窗口很近了,我清晰看到鱼珠到军校码头的字样。呀,想起来了,我也曾经开车摆渡到对岸的黄埔军校,只是那天也是阴雨,人坐在车里看得不是很真切,车被工作人员直接指引上船,好像过路卡口闸机收路桥费一样,所以没觉得是个客运码头。

整装待发的客轮

我走进侯船室,发现里面三面墙全部是落地玻璃幕墙,对面黄埔军校,旁边车辆和客船轮渡的情况看的清清楚楚。临江那面墙摆放了几张酒吧高脚凳,我占据了最右边的凳子,望着静静的江面。

黄埔军校还立在那里,当年的学员们叠得方方正正的被褥也还在那里,时光却走过了整整一百年。当年从这里走出来的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如今又在哪里呢?

黄埔军校码头和黄埔古港隔江对望。黄埔港曾经是华南区最大的远洋交通枢纽,是历史上广州的外贸港口,他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当年的军校学子们回望黄埔港曾经的辉煌,立志要拯救国运于水火。现在依然有游人来往其间,可有多少人会细细了解那段历史呢?

有人说,每一个来到世间的人,都自带生命密码,是为完成基因注入他生命的使命而来的。虽然他不知道自己的前生,不太明白过往的历史,但遇事临头的时候,冥冥中自有命运之手给与他指引,教他承担起自己使命,完成生命的解码。

起风了,风吹起了从前,有对过往辉煌的流连,有对曾经的失落和不甘,可又能怎样呢?过去终究是过去了的。

心之所动不如随缘,就此继续上路,不解释,不惧怕,让光照见你明媚的笑脸。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从老屋的柜橱中缓缓取出一小木盒,它曾是祖母最为珍视的物件。 原来祖母只是在盒里藏置着一叠捆扎齐整的书信和一本旧版...
    我叫三三大仙阅读 3,535评论 1 3
  • 起风了吹走遮羞布——《风平浪静》 今天聊聊电影《风平浪静》。 片名Back to the Wharf (2020)...
    妙介子阅读 1,579评论 0 1
  • 上一章 缘分的绳索中,只要有一方使力,另一方必定无法置身事外,很多年后郁唯一才明白,不是缘分太深,而是有人用力太深...
    121跑起来阅读 3,126评论 0 1
  • (518) 14天的航行对远洋船员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但这是截然不同的14天——船舶发生故障不能停下来修理,途中没...
    pario阅读 1,670评论 0 20
  • 起风了,很大。 这个季节这样的风,在北方实属正常。 风,扬起了尘土,屋子里的桌子上落满了细小的灰尘,手指磨过,留下...
    小胖虫子阅读 2,68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