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有个词儿,专门形容我这种德性的人,叫“窝里老”,意思一辈子不爱出门儿,直到老死在自家的草窝窝里头。
我的确特不爱挪窝,说的字面点儿叫“安土重迁”,来咸阳第二天,我就又懒得回西安了。可不吗,壁挂锅炉轰隆隆烧了一晚上,终于把寒意驱走一大半,本来约好三号和欣欣妈一起去蹭饭,果断放了她鸽子,哪儿比得上家舒坦啊?
更何况,我囤的那些个书,一周一本的话,尚够我读20余年,跟个小型图书室差不多,可以可着劲儿地读。公公不会因为我忘了收固定单车扬言要扔掉,婆婆不会因为我不拖地不做家务明明一肚子火偏要隐忍不发。
美美地睡个大懒觉,连被子都不用叠,不想做饭就出去吃,想做饭了就美美地下厨房。怎么舒服怎么来,自己各儿的家,随性。
更何况,家门口还有恁大一个早市诱惑着我。
新鲜且便宜的应季水果蔬菜、五金杂货、衣服鞋袜、花草鱼虫,什么新疆葡萄干、礼泉烙面、河南麻山药,在早市转上一圈不剁个手,简直就是对自己的一种残忍。
又红又脆的洛川红富士,十块钱四斤;又甜又水的橘子,十块钱六斤;才从大棚摘出来的水灵灵的小菠菜,十块钱五把。
这年头儿,十块钱能做甚?所以,买买买!
更不要提那随时叫嚣着“两元两元,一律两元”的杂货摊儿,什么核桃夹子、小孩儿玩具,便宜的像是白捡。
已经让你流口水了?这才哪儿到哪儿,放眼望去:治鸡眼的、卖膏药的、理发的、清洗抽油烟机的、推拿按摩的、做手工珠串儿的,各种各样的手艺人夹杂着小部分江湖骗子,一起热热闹闹地招揽生意。
更有更好玩的呐。有个以卖铁器为主的老头儿,隔段时间会来我们这块儿。
他那摊子撑开,你就且等着开眼吧。
什么镇宅宝剑、辟邪神兽、铃铛匕首、铙钵锣謦、笔架笔山……古怪新鲜至极的玩艺一大堆,总体偏向“古”“沉”,也不知道他到底卖得动卖不动,反正围着看新鲜的人贼多。
在这住的长了,逛得多了,偶尔谁有阵子来没来,还怪想的,比方我婆婆经常念叨,咦,那个卖胶水的怎么好几天没来?或者,上次买的木蛇坏了,想给小又换一个,好几天不见出摊儿了。
别担心他们不来,过上十天半月的,保准你能在老地方能看到他们,你放心,钱虽然不会给你退,但东西坏了,包换。
都说世风日下,但在这里,我看到的却是相对淳朴的民风。尽管也有100块钱的衣服被老板说是“阿玛尼”,十块钱的陶瓷小茶壶底儿上公公正正写着“汝窑”,乡下来的老太太口口声声说“自己种的小青菜木打药(发yue的音)”,大家买归买,我看谁也没当真,也不觉得被骗。谁心里都有杆秤,价钱公道就行。
市场附近几个小区的这帮人,都被惯坏了,比方我,到西安后就特不习惯,买什么都觉得老板黑心,和我们小区市场的价简直没法比,尤其苹果动不动四五块钱一斤,吃一颗相当于在咸阳吃一斤,肉疼得紧。
在西安居住了三十多年的婆婆,她爱住我们这儿,一大半因为早市,比方今天,只是在菜市场转了一圈,她就感慨,春天一定要搬过来住一阵子。
我和老秦相视大笑,因为早上出门前她还说冻得要感冒,建议赶紧回西安。
春天当然要过来住一阵子,那会儿樱桃啊,草莓就都下来了,想一想小商贩装了满满一大菜篮子任你挑拣,感觉口水能流一手机。
其实之前我就有想过为什么这么爱逛早市,它烟火气太足了,热热闹闹的,不管你多累多烦,看着那些个新鲜水嫩的水果蔬菜,忍不住就想称上几斤,回家美一美地吃上一通。
还有心情想着好吃好喝的人,日子总不会太差。
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