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泽明先生的经典之作,拍于1961年。是黑泽明导演的纯武侠电影代表作。
“用心棒”是日语汉字单词,意为打手、保镖。1860年代德川幕府崩溃时期,武士地位下降,不得不流浪在不同村镇之间做“YOJIMBO”(意即打手丶保镖)为生。三船敏郎成功地诠释这种尴尬角色。黑泽明导演在此片中调动了许多的喜剧因素,如配乐,以及演员的一些动作,然然而这种诙谐的幽默下,加上这个剧本的框架,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怪异的感觉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子上,整部片的叙事也一直就在这半个足球场大的地方,除了少数外景
影片精神内核的是一种东方式的武侠或者说是侠义精神。
这个小镇上有两方势均力敌的帮派,一方是乡长绸商支持的清兵卫(妓院),一方是酒商德右卫门支持的丑寅(客栈),双方为了争夺小镇的控制权,雇佣了大批打手进行械斗,这场斗争只有当一方消灭掉另一方才会终止,不死不休。
然而这场斗争的主体双方都是一群趋利而且狂热的乌合之众,并没有什么军事素养与专业性可言,都是花钱随便雇佣的低级混混打手,这也注定了这场杀戮肯定是旷日持久僵持着的。双方在短期内都不能够消灭对方,致使民不聊生,成为修罗地狱(影片开头那家人说的“杀到丝绸染血,绸市便会重开”)。
三船敏郎扮演的浪人武士“桑田三十郎”,作为一个打乱这种混乱的秩序的一颗石子就这么出现了,影片伊始,三十郎走到十字路口,然不知去向,于是乎捡起木棍,信手一掷便朝木棍所指方向去。这个看似无心的设定细细想来,一方面凸显出那种侠士浪荡在世间,随遇而安的态度,仗剑四方,四海为家,也似乎随着这信手一掷给明朗化。全片观毕,才发现另一层也有普天之下皆是杀戮,不论何方皆是混乱的讥讽。
从剧本的角度,三十郎的作用在于匡扶正义,止危除暴。从塑造的这桑田三十郎个人的角度中,他自身形象的观念给予他的指导是办法加速这场杀伐,给这里的人们带来安定。
三十郎的解决方法无疑是以暴制暴的,左右挑拨、煽风点火,然后是火拼残杀,最终同归于尽,其间故事中所表现的人性面贪婪与暴力的毁灭性可见一斑。
影片中,丑寅的回家的弟弟 拿着手枪出现的卯之助是这些人中稍为清醒而且多疑的一个,也是最狡诈和心狠手辣的一个,虽然佩戴着武士刀,然而从头到尾刀都原封不动的佩戴着。却是手枪一直握在手里藏在袖子中。包括最后一刻时作出的欺骗阴险举动,想趁机杀死三十郎,这个形象的刻画,另一方面也是对武士精神没落的一种叹息
。
武士道精神在日本文化中占据了太重要的位置,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也使得日本民族从东方人的“温文尔雅”(一贯以来接受东亚大文化圈子中的文化熏陶而给予的东方人特性)中独立出来,尽管这种精神与给予我们伤痛的某神社与上个世纪的那场战争中不无关联,然而它散发的出来的那种魅力与气质,的确是十分吸引人的,这种精神组成了个让人既爱又恨的一个独特民族。
用心棒这部影片在同类作品中可谓之佼佼,这不仅典型地表现了武士道的侠义精神,更在于在这意志背后是一种和平而人道主义的关怀。
这大抵也是二战后,日本人对武士道精神的某种自觉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