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结论:我们的生活是好是坏,其实都只是由我们的习惯产生的结果。
The life that you will live is most simply the results of habits you develop.(Ray Dalio, 《Principles》)
现象
很多人戏谑地说,我们最牛的时候是高三,那时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了大学反而越来越差。这似乎成了一种现象。上大学后,大家大都已经成年。按说成年后,正是我们体力精力智力各方面都是最优的时候,为什么反而越来越差了呢?特别是走向社会以后,面临生活的压力,大家都更加努力了,可是通常的结果却并不如人意,甚至会进入越努力越失败最终丧失了对于自己的信心,然后就面对生活和困难屈服了。
我们都知道:要想收获先要付出。我们还知道:付出越大,收获当下及未来带来的收益也就越大。因为明白这些,所以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想努力想改善生活的。可是我们却总是失败,最终把自己的自信都失败没了,而没了自信,基本就没有勇气继续努力了,基本就是待在谷底,基本都是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了。有些时候,喝几碗鸡汤,鸡血了几天。然后,3天后又回到了过去。为什么呢?
原因分析
因为我们太急躁了,因为我们专注力缺失,因为我们没有耐心,我们总想着投入一点就幻想收获很多,甚至幻想一夜暴富。但是,如果付出一点就可以收获很多,那绝大多数人应该都已经收获满满了。面对如此浅显的道理,我们却没有反思。
生活是我们不断重复的习惯产生的结果。既然我们培养了浮躁、专注力缺失、总是吃快餐的习惯,这些东西都是恰恰是做成一件事情的反例,所以,这也就导致了我们的失败。
急躁不实干习惯的被动养成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养成这些习惯呢?因为我们在被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被动培养着这些习惯。
比如,我们接触最多的互联网。如果大家留意会发现,2000年前后,最火的是几千字的博客。2007年前后,微博开始火起来。现在,则是视频或直播越来越火。这个趋势中的规律,就是对人的专注力要求越来越低。几千字的博客,有一定的信息量,需要5-10分钟看完。微博半分钟看完。视频则几乎不需要用脑子,因为都是直接展示给你的图。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而且大多数都要花费3小时左右在互联网各种信息上。每天3小时的投入,坚持1年,足以让人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所以经过这许多年的培养和强化,成人这种专注力缺失的习惯可谓根深蒂固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专注力的缺失,我们总是希望想吃快餐,产生了很多恶果。工作中,领导会认为一个事情很容易做成,基层希望很快做成讨好上级。而这种情况形成了企业,特别是国企中,很少有人能安静地做好做深自己的事情了。生活中,我们会急于得到回报,而做各种所谓投资的投机。我们对于任何痛苦或自己不满的忍受能力都大大降低。这造成了我们难以持续做一件事情。
比如,我们使用的手机,在给我们产生各种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不断地要求反馈信息的速度更快些。当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时,我们的大脑却还是生物结构,任何的大脑的改变仍然是需要像练肌肉一样的长期训练的结果。而我们大脑的生物属性是改变不了的,而这也就导致了我们目前普遍遇到了失败,眼高手低,力不从心。
怎么改变
如果想改变这种专注力缺失的现状,我们就要想办法重新培养出专注力,培养出我们对于非及时反馈的不确定性的忍耐力。具体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参考我们的鼎盛时期——高中。那时候的我们大都没有手机,大都天天规律地学习着,大都是先完成当天的任务才享受的。乔布斯说,最正确的学习方法是
It's a matter of trying to expose yourself to the best things that humans have done, and then try to bring those things into what you are doing.
既然最高效最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模仿最优秀的人。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我们可以模仿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也可以模仿我们的高中生活。成功人士可以模仿身边接触到的最优秀的人,高中生活可以模仿最优秀的高中。但是请注意,高中生活是打基础的阶段,成功人士是已经有所成的阶段。二者适用的状态是不同的。大多数人还是要从模仿高中阶段开始,或者从我们被动培养专注力缺失习惯的逆向开始。我们每天投入在互联网或手机上长达2-3小时,从而养成了注意力缺失的习惯,所以,如果我们需要培养注意力集中的习惯也需要每天投入2-3小时,长期坚持。但我们总是难以养成好的习惯,为什么呢?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为什么养成一个习惯很难?怎么样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我们之所以做不到持续努力,只有3天热度是因为我们缺少正向反馈。想象一下,我们开车去陌生的地方,没有导航,没有路标,只有大概的方向。开这种路,我们会不断地质疑自己,当下的选择对吗?如果不对,损失会如何如何?这种自我质疑会在我们的大脑潜意识中不断发酵,最终成为让我们心烦意乱导致放弃的情绪。
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忍受或做事过程中的自我质疑,我们怎么做呢?很简单,别想那么大的事情,只想着把当前的事情做好,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当下的选择和做法是对的。专业的说法叫,不断把目标分解,分解到小到你完全无法拒绝的程度。而一旦你开始做了,产生了第一个正反馈后,通常,不断产生的正向反馈,让你根本就停不下来。
简言之:专注于把当下的小事做好。你怎么做当下的小事,也就会怎么做下一件事情,下下件事情。而这一件件有品质事情的叠加就是成长。任何成果的取得都是在有效输入的基础上,才产生的有效输出,而只有专注才能产生有效输入。
最后说一点我自己的故事:
我是山东人,从小我就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直到我读博失利。我在这样的自我否定中挣扎了很久很久,我无数次地努力想从中爬起来,但就是反复出现上面的缺少专注力导致产生不了有效输入,因为没有正面反馈导致不能持续坚持。经过核聚老师指导大为好转,但还是经常病情反复。我自己反复自我剖析,才发现,是上述原因。其实除了这些,我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关心国家大事,什么中国的能源安全,中美博弈啦,等等。所以,我养成了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毛病,而且长期治不好,反复发作,已经成了顽疾。但后来的思考让我意识到,这是我受到的教育的缺失。我们山东人的忠君爱国思想,让我习惯于关注那些”国家大事“,但是,我却没有被教育如何做好当下的这件小事,没有被教育应该怎么样过好今天这一天(或者,我被教育了,但是自己不懂事,没听进去)。因为总关注国家大事或我所处行业未来前景等我事实上无力改变的事情,我会觉得自己很无能,会觉得自己明知是不对的,还去做,是明知故犯,屡教不改,是眼高手低,于是陷入深深的自责和自我否定。而男人一旦丧失信心,心灰意冷,那就真的完了。。。还好,写作让我意识到了这些问题。
确定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我很高兴,我找到了我的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