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肿瘤诊治接近个体化和精准化

肿瘤是一种慢性病

       人们一听到“癌症”两个字往往会不寒而栗,非常恐惧,得了癌症就意味着死亡,即使活着也是非常痛苦。可现实情况是,许多癌症病人经过综合治疗,康复得很好,带癌生存成为一种常态,癌症是慢性病正在逐渐成为一种共识。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昔日“绝症”——癌症(恶性肿瘤)改称为慢性疾病。癌症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可以长期生存。

       40多年的抗癌斗争中,科学界对肿瘤的治疗逐渐从“根治肿瘤”上升到“与瘤共存”,未来希望将肿瘤“改邪归正”。


       既然要与肿瘤共存,如何实现与瘤共存?目前抗肿瘤药物(化疗药和靶向药等)很多。哪种药物有效,哪种药物无效?答案就是如何个性化地筛选药物!而晒药的手段就是新工具:PDX、类器官以及衍生和自主研发的模型!

新工具:PDX模型是精准医疗的一个重要工具

        PDX模型是把患者来源的肿瘤组织接入免疫缺陷性小鼠中构建与肿瘤患者接近的肿瘤环境模型,该模型由于保持了肿瘤的微环境和异质性,成为精准医疗的一个重要工具。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Manuel Hidalgo与人合伙创立了一家专门为患者制造老鼠“替身”的公司。这家公司——后来被新泽西州Champions Oncology收购——向肿瘤学家和患者提供“替身”模型,用以鉴定最有可能起效的治疗方法。研究人员分析了92名接受基于PDX模型测试结果治疗的患者,发现PDX预测的有效率高达87%。PDX模型目前所有药敏检测方法中准确率最高的方法。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度。但是,PDX模型存在两大局限性:一是PDX模型的成模率不是100%,二为PDX建模周期长:构建PDX需要几个月,但是患者急需药物治疗。

       拓普生物已经具备一些核心技术来突破这两大局限,相信PDX模型在不久的将来PDX模型可以大规模地应用于肿瘤患者的个性化用药指导。

新工具:类器官技术助力肿瘤精准治疗

      肿瘤类器官(organoid)是把病人的肿瘤组织进行体外3D培养,所得到的细胞结构。Nature Methods杂志每年都会评选出当年最受瞩目及有影响力的技术,2017年,类器官(Organoids)当选。

      2018年初 Science杂志发表的结直肠癌类器官临床试验发现,类器官组织学和遗传水平和肿瘤组织高度相似,71例临床数据显示,肿瘤类器官药敏检测阴性预测准确性为100%,阳性预测准确性高达88%,准确性远高于基因测序方案和循证医学方案,能够精准预测临床药物响应。


类器官的建立流程

新手段:类器官来源的PDX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肿瘤组织在体外3D培养成类器官后可移植到小鼠体内形成Organoid-PDX,这种模型可以综合类器官和PDX两种模型的优势,从此药筛无难点。


       深圳市拓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深圳市首家立足于于医药研发合同外包(CRO)、医学成果转化以及精准医疗服务的综合性技术服务公司,致力于为全球肿瘤患者提供全方位精准医疗服务,欢迎垂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