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NGS平台为主的肿瘤个体化治疗行业感性分析

----你们落后了吗vs出路在哪里?

目录

引:优势vs劣势

1、研发:有必要vs没必要

2、产品:咨询类vs诊断类

3、体验:“用户”需求 vs 用户“需求”

4、市场:容量vs发展

5、人才:流动vs均衡

6、公司:垄断vs竞争

正文

引:优势vs劣势

“精准医学的核心是基于个体基因组信息的个体化治疗。”

“One particular promising component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in cancer treatment is targeted therapy, which aims to maximize therapeutic efficacy while minimizing toxicity.”

NIPT已经饱和,personalized cancer therapy的商业巨头还未凸显。

奥巴马喊出精准医疗之后,群雄并起,并且有“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精准医疗”做后盾,精准医疗成了创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旗帜,只要是打着这个旗号,就能开工。精准医疗在肿瘤这一块更是异常活跃,许多公司都是利用基因测序平台来进行诊断和用药。在“精准医疗”口号之前,以一代测序、PCR技术为主的方法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这类技术给我的感受是“靠谱”,如FDA在批准一些药物的时候,都有相应的伴随诊断,其所采用的技术都是传统的方法,或在传统的方法上优化出的新方法,而在这技术基础上更是衍生出了许多第三方检测公司,他们通过技术平台的革新,成本的降低,渠道的优化等等,开始在伴随诊断市场杀个头破血流。但不管怎样,基于一代测序,或者其他传统方法,虽然诊断是“第三方”,或已“入院”,我的感觉:“靠谱”,即使有时候会出现不明晰的结果,或者错误的(错误肯定有的)结果,但我相信平台的准确性。

但我更坚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必然的,过程可以复杂,可以曲折,但却是必然的。

二代测序技术出现之后,测序的成本不断向下将,科学进步更是揭开了人体基因组的神秘面纱,我们对基因与疾病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随后,二代测序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从NIPT到肿瘤,出现了参差不齐的公司,及未被规范化的市场,都说要做基因检测,都说我是肿瘤的个体化治疗的leader,都说要为患者造福,但透过我对肿瘤自身以及现有治疗手段的认识,我觉得市场夸大了这门技术,或者还没有用好这门技术,没普及好这门技术,几百个公司都想吃”肿瘤”这块肥肉的时候,并没有扩展“产品”,细化“用户”,了解“需求”。

今年成了了三十家公司,明年新成立了五十家公司,这层出不穷的公司几乎是没有差异的:1、上游:每家公司所采用的平台都是上游供应商illumina和therom fisher,故上游受仪器和试剂供应商的垄断,也受他们限制,加上国内创造力的薄弱,根本谈不上技术创新,如果illumina哪天不开心了,不肯卖给某公司仪器,业务就开展不了,这个上游限制的影响力太大了。但illumina也不会有钱不挣,所以就有了下面的问题。2、中游:今年成立了30加公司,和你竞争的就有30家,明年新增加50家,就多出50家竞争公司,现在肿瘤个体化治疗这一块,国内约有两三百家公司,在“精准医疗”口号喊出之后,公司还会不断增加(公司与公司之间没有差异,这就像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需要付出特别大的代价才能赢得战争),且竞争还会不断加强。这个太可怕了,因为下游的“鱼”是有限的,并且甚至是“吃不起”的。3、下游:这些不断成立的公司要养活自己,就要吃“鱼”,就是服务的对象“医院”,公司在不断的增多,但医院增长的速度不会像公司增长那样快,这就会出现”狼多肉少”的局面,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公司是“狼”,那么这些医院,这些“肉”,根本就不是“羊肉”,都是“老虎肉”,你很难吃的下,甚至会被“反吃”。所以在下游是抗衡,而可怕的是,如果医院想引进二代测序技术,就不是“抗衡”了,就成“竞争”甚至下游“垄断”中游了。这就是目前我理解的现状:上游受供应商的“限制”,中间是同类公司的“竞争”,下游则是服务对象医院的“抗衡”。当然就目前来看,最后还有部分患者的“质疑”。好比春秋中后期,“国家”还在不断的增加,战国还未来到,离“秦”的统一,或者三国的“三分天下”还差很远。革命的任务很严峻,“企业”都在不断努力。

1、研发:有必要vs没必要

有必要,但细想想还是暂时“先”算了。画虎不成反类犬。下面长长的文字中有我对“研发,没有必要”的理解。

2、产品:咨询类vs诊断类

基于NGS平台的肿瘤个体化治疗产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个是小panel,即检测明确几个基因,并且这几个基因都有明确的FDA批准药物,且有明确的伴随诊断,可定义为诊断类产品;另一个是大panel,包括大几十个,上百个甚至五六百个基因,这些基因中70%以上都是没有对应药物的,甚至没有明确临床意义的,可定义为咨询类产品。咨询类产品在内容上包括诊断类项目。做咨询类产品的公司非常多,几乎每一个新成立的以二代测序为基础平台的肿瘤个体化诊治公司都做大panel(多基因,咨询类),然后按照癌种(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进行包装。

诊断类产品,在我看来,几个小的基因的检测,是完全有意义的,只是平台的稳定性没有得到有效的保证,完全进入临床还需要一段时间,二代测序有他自己的优势,作为新事物,他有和传统方法共同竞争市场,或者弥补市场,甚至替代传统方法的可能;而咨询类产品,把几百个基因堆在一起,借着二代测序本身的优点,各家公司虽然在选基因上有差异,有的200,有的300,有的400,有的600,基因和基因之间还体现出了差异性,同一个家族的基因,如MAP家族系列,有的公司青睐这个基因,有的公司迷恋另外一个基因,但本质上是一致的,没有明显质的区别。因为平台的限制,技术的不创新,200个基因没有解决的问题,300个基因的检测也没有解决,甚至全外显子的检测都没有解决。在我看来,诊断类产品是刚性需求,是肯定有前景的;咨询类产品就不同了,本身并没有解决用户赋予他的价值,要想长久的立足于市场,并笼络大批客户,创造价值,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并且需要科学且合理的发展。

医学这一块的杂志,CA最高,但最偏临床;NEJM次之,有临床有基础;Nature Reviews的两个子期刊: Clinical Oncology, Cancer,基本就全是基础研究了,也是和肿瘤基础医学契合度最高的,更代表了最前沿的基础研究方向,也是能最早转化为临床应用的。我每周都会翻这两本杂志,经典的综述肯定会看,如果时间不允许,也会略读一下摘要。我感觉:用大panel做科研有点不伦不类(做科研还以全外显子或全基因组优先),用大panel做临床诊断(个体化)有点儿浪费,有点儿不合时宜,有点儿夸夸其谈。病人花钱买废话听,公司花钱(公司还不挣钱)讲废话听(当然,现在是有必要的)。检测报告远没有医院的简单。举个例子:对EGFR敏感阳性突变的肺腺癌患者推荐了特罗凯这个药物,然后各家公司在多基因检测的报告中,都花了大量的篇幅讲特罗凯很久以前的临床试验,一期的试验和结果,二期的试验和结果,三期的试验结果等等,是为了佐证患者可以使用特罗凯。这就好比隐晦时期男女之间的关系,千言万语只是为了表达“我爱你”,关键的时候,如果能来的简单些,还是简单明了写。但对咨询类产品,找不到药物的情况大大存在,然后,谁都懵逼了,想个办法的绕过去,绕出一个药物出来,反正医生不懂,反正患者不懂;如果实在绕不出药物来,就想其他的办法。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杂志上(TITLE:Kinase inhibitors and monoclonal antibodies in oncology: clinical implicationshttp://www.nature.com.sci-hub.cc/nrclinonc/journal/v13/n4/full/nrclinonc.2015.213.html )总结了FDA批准的全部抗肿瘤药物,药物的适应症,靶点,常见副反应,价格等等,该文章是15年12月31日online的,共45个药物。如果去FDA官网检索(http://www.fda.gov/MedicalDevices/ProductsandMedicalProcedures/InVitroDiagnostics/ucm301431.htm ),可发现FDA明确批准需要伴随诊断的药物有:Erlotinib,Osimertinib,Venetoclax,Imatinib,Pembrolizumab,Pefitinib,Crizotinib,Cetuximab,Panitumumab,Olaparib,Afatinib,Trastuzumab,Pertuzumab,Ado-trastuzumab Emtansine,Trametinib,Dabrafenib,Vemurafenib共17个药物,其中Venetoclax不在那篇文章之中。这是肿瘤患者首选的治疗药物。是有限的。另外,有家机构整理了目前处于临床实验中的,分布在各个国家的临床试验药物,约有1000种左右,其中包括部分已经上市的药物(http://phrma.org/sites/default/files/pdf/2015_cancer_drug_list.pdf )。根据现在临床试验设计的规范和原则,以及药物开发考虑到的实际问题,成本,流程,靶点控制等等,这其中的许多药物都没有和明确的基因(靶点)联系起来,再加上,部分临床试验入组繁琐,条件苛刻,即使有这样一个药物,患者也是理论上获益,而不是实际上获益。因此,临床试验规范,标准等的更改可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铺平马路。再加上,现在的临床试验并非是“个体化”的,而是“群体性”的(All medical decisions/knowledge are based on group-derived (aggregate) data analysis – “individual” data are anecdotal and cannot be validated.)。而个体化治疗所提到的靶点本身也是有强弱之分的,或者说明确靶点(强),模糊靶点(弱):像EGFR L858R这种突变就是明确靶点,PDL1这种就更像模糊靶点。在整个细胞网状信号传导通路中,蛋白与蛋白之间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是有上下游的,如EGFR信号通路中,EGFR就是上游信号,KRAS, BRAF位于一个轴上,可理解为EGFR蛋白空间维度上的下游,而CCND1是EGFR激活表达的,但很难理解到一个空间轴上,但毕竟是EGFR的下游,可以认为是EGFR在时间上的下游(EGFR T790M蛋白就是EGFR L858R蛋白时间维度上的下游),上游的靶点多是明确靶点,上游蛋白激活之后向下游可以走许多许多通路(许多分叉),因此,下游的靶点很多就成了模糊靶点,因为会有很多模糊靶点共同组成了平行靶点。

而个体化,就是差异化;个体化治疗就是差异化治疗。表现在时空混乱的细胞网状信号通路上就是:最上游基因突变之后,不同的个体可能会走不同的分叉(通路),最终表现出差异化。既然分子机制表现出了差异化,在治疗的时候就要体现个体化。精准,就是个体化,也是差异化。

咨询产品不单单是一次检测,还包括其他许多东西,如果把产品只当成一次检测,千篇一律,那就没有了个体化,更体现不出个体差异。

如果有触手可及的药物,即如可给出那四五十个药物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差异化就没必要体现,因为即使体现出了差异化,他选择标准药物的治疗方式是不会变的;但是,如果没有触手可及的药物,针对个体,产品无论在哪个环节都要做到差异化,如在基因解读环节,咨询服务环节,以及后续的基因检测环节。做到这个差异化,或许就能提高咨询类产品的产品价值以及市场竞争力。

但如果没有触手可及的药物,这似乎还是没有解决用户关心的问题:我的药呢?我吃哪个好呢?

3、体验:“用户”需求 vs 用户“需求”

我给患者本人讲过报告,给患者家属讲过报告,给医生讲过报告;也分别面对过病情发展程度有别的患者,同一个患者的不同家属,专业知识差异很大的医生;给患者提供过检测前的咨询,我没有销售导向行为,讲好的方面,也讲坏的一面,我满怀希望,他更是满怀希望;也给医生提供过检测前的咨询,跟他讲平台的差异化,讲检测的局限性,讲多平台的优势。患者(患者家属)面对报告,有央求,有怒骂,有诉苦,有质疑,也有说要控诉的,有让我劝说医生更改治疗方案的,有“遗传病”、“传染病”“傻傻”分不清的,更有谈人生理想的;医生面对报告,说你的检测结果和他的治疗方案有差异,说你专业术语表述的不对,说太复杂、看不懂,要求去更改形式,更改结果的表现形式。医生说:“铂类药物本来就有很强的毒性,你做了个基因检测,告诉有毒性高,有毛用?我用了铂类药物这么多年,和患者沟通顺畅,也没有那么多负面现象,患者看了你的报告后,说不让我给他用铂类药物,说风险高,你让我怎么办?”患者说:“我看报告提示奥沙利铂疗效挺好的,我央求医生再给我打一针,医生说已经打了八针了,不能再打了,您帮我说说?您那边能不能帮我把所有的药物排个序,看看我用哪个最好,哪个最次?”每一个患者,我都没跟他说过“祝您康复”之类的一些话语。

虽然产品的直接使用者是癌症患者,但是和产品间接关联的“用户”还有两个:患者家属和医生,在产品选择上,他们所扮演的角色甚至比“癌症患者”本人作用还大。所以,在我看来,咨询类产品的直接用户至少应该是三个:患者家属,癌症患者,医生。

癌症患者基本是产品的单次消费群体;患者家属有可能不是产品的单次消费群体;医生绝对不是产品的单次消费群体。在消费次数上,这是这三个直接用户的最根本区别,这也是咨询类产品的核心所在。消费次数的差异,就创造出了需求的差异,如对于只消费一次的患者,我可不可以糊弄?因为即使患者如果对产品的体验很好,他再次购买本产品的可能性依旧是很低的;而医生,如果对产品的体验较差,他下次购买本产品的可能性肯定是会降低的。

通过了解,我感受到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次检测的。对患者而言,更多的时候是本能的欲望,我就想知道有没有什么可供选择的药物。对医生而言,这种检测是“不合规的外来物种”,如果对他有利,如检测给出的治疗方案,刚好和他常用的治疗方案一致,可能会赞许;如果对他不利(如和治疗方案有差异,患者该相信谁),医生对产品的抵触心理肯定会很大,毕竟他是产品的多次消费群体。

而产品对用户许诺并且创造出来的第一需求是“寻找药物”,这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药物”,不单单是一个理论上的药物,而是在理论上能获益的同时,实际上也能被他用到,由此,一些因素如经济因素的限制,临床试验的限制等就能区别出这个药物对“差异化”的个体而言是“理论上的”还是“理论+实际上”的。故“寻找药物“这个第一需求应该为“寻找实际能获益的药物”。医生在这里的第一需求也是“帮助寻找药物”吧。

患者会不会有”第二需求”呢? 埋藏在患者潜意识里的需求是什么?

其实,患者家属所扮演的用户角色甚至要比患者本人更大。很多癌症患者都是晚期绝症患者,他对生命的理解和家属对“他”生命的理解是有差异的,当他承受不了疾病和治疗带来的痛苦的时候,他想放弃生命的选择和家人不愿意放弃生命的选择就构成了矛盾的双方。医生面对绝症患者的时候,“放弃还是继续?”,他选择的沟通方一般不是患者本人,而是患者家属。癌症和死亡的关系不是说断就能断的,即便各个癌症的5年生存率已经很高了,但提起它,还是会很害怕,还是会在潜意识中把他和死亡联系起来。而面对绝症,如癌症,第一的本能肯定是“How long?”,“治疗一下,我能增加多久?”,但这种潜意识的本能能不能和需求联系起来,“治疗一下,我能增加多久”通过的手段是“药物”,“药物”和不同的“基因”关联,“基因”因“患者”出现差异,最终,“患者”却与“药物”失之交臂,这无法破解的死,便是无法满足的需求。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求仙问道,问长生不老却失败。这是否和癌症患者临死寻药求生的潜意识是一样的?患者应该没有第二需求,而“我”是否创造了一个需求假象?或者说,“我”如何竭尽全力去做好并满足患者的第一需求?“我”只能拼尽全力。

但医生是有第二需求的。因为他面对的不是自己的死亡。医生的第二需求有很多,各家公司都在竭尽所能满足医生的第二需求。因为公司没有办法满足所有患者的第一需求,而患者又没有第二需求,并且还是单次消费;但医生是有第二需求的,并且还是多次消费。但与此同时引入的矛盾是买单人(患者)和“我”的矛盾,并且可能还会扩大,走向极端。

所以,你有没有做出差异化?通过差异化,做到个体化。

4、市场: 容量vs发展

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检测的必要,未来价格够低的话,其实可以;但现在价格还是较高,再加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从检测中获益,就不必每一个人都做检测。因此样本就需要筛选,或者患者在做检测前,应该判断哪一个平台能够给自己带来益处,如果选择了NGS平台,我有多大的概率得不到期望的结果,我又能从期望之外的结果中得到什么?但咨询类产品市场并不单单是由”我”能解决的问题决定的,它能繁荣,还是衰败,在未来,还会受到其他一些非必需,非认知范围内的因素的限制,作为患者的“我”,是来找药,但”我”找不到药物,却没有对这个市场造成更多的负面效果。

这个市场目前还处于扩张期,各家公司,都穷尽办法赚吆喝,免费检测,捆绑销售,等等,无一不彰显着“我”想吞并市场的决心,产品的整个生产线都在花钱,到最后卖给消费者的时候,也是花钱,我们定是相信以后会繁荣,所以才舍得现在赔这么多的本钱。到底能不能赚钱?中国肿瘤的发病率大约是200/10万/每年(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 NEJM;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3322/caac.21338/epdf ),就是每年约200万国人,男女基本平衡,并且还有增长趋势。且在男性中,(肺癌50,胃癌30,肠癌30,肝癌30,食管癌15,前列腺癌8,膀胱癌7,脑瘤5,白血病5,胰腺癌5)/10万/年,女性中,(乳腺癌40,肺癌30,肠癌25,甲状腺癌25,胃癌15,宫颈癌8,肝癌7,子宫癌7,卵巢癌5,食管癌5)10万/年。如果200万人,都能参与这个产品的消费,市场是很巨大的,现在的消费群体可能有些小,并且价格降下来之后,技术更新换代之后,一人多次消费也会出现,所以未来的市场会越来越大的。全世界的同类公司,公益组织,政府机构都在朝着这个目标迈进。在这些肿瘤之中,有许多肿瘤的分子发病机制还特别的不明确,比较明确的就是肺癌,肠癌和乳腺癌这几个大癌种。药物比较集中几个癌种,可以说未来肯定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nature杂志业相对应的发了一篇文章(protein-structure-guided discovery of functional mutations across 19 cancer types;http://www.nature.com.sci-hub.cc/ng/journal/vaop/ncurrent/full/ng.3586.html,讲述了844个肿瘤候选药物突变点,其中提到了许多较有前景的药物,未来有可能投入开发,并且随着临床试验的改革和肿瘤个体化治疗的推进,会给肿瘤患者带来获益。

市场容量已经这么大了,该怎么去发展?至少,现在是遇见了瓶颈,因为“我”感觉到了种种不顺,我在想“种种想”让我自理离开这个行业的理由,觉得这不是一个明朗的行业,现在还是一个缺少规范的行业,不是一个真正能解决患者需求的行业。但为什么还会有人前仆后继的来,为什么还会有公司不计成本的成立,为什么会引来投资机构的不断关注,为什么政府在呐喊,为什么民众在?在这条通往并得以实现的“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发展”的阔路上,都有谁需要付出代价?付出怎样的代价?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未来有一天,患肿瘤的时候,我们有最好的方法做出最有效的选择,不必去纠结,只是需要简单的一滴血,就能达到目的,就能“用上”最好的治疗方式,去最合适的医院,拿到最匹配的药物,并且还有最好的临终关怀;可你不知道,很多年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患肿瘤的时候,我们也有“选择”,手术了,放疗了,化疗了,穷尽了所有的方法,疼通、恐惧、焦虑、失望、愤恨,占据了生命最后的时光,最后丢了理性、感性,甚至丢了选择死的尊严,依旧还是拖着多余的两斤肉迈向了人生的重点。这便是现在的代价,在绝症面前患者本人的代价,如在对药物的选择上,有些东西分明看到了,但却触手不可及;分明做了检测,但却什么结果都没有得到;这种未被满足的不平衡会让患者困扰,让患者家属心不甘,让医生失去信念。

佛家讲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蕴炽盛;生老病死是人人皆有,而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蕴炽盛就因人而异了,患者“这种未被满足的不平衡”就是“求不得”之苦吧。

公司无疑是推动“肿瘤个体化治疗”行业的最大功臣,可是在行业发展需要付出代价的阶段,“公司”却成了种种替罪羊,真真正正的付出了代价,在金钱上,公司几乎无进账;在道义上,会被说无良心,只为求利益而不真正关注患者健康,而特别是当我们紧紧把握行业发展方向时,一个负面新闻便会将“发展”推向“无底深渊”。

我们能否理性的对待?对公司而言;在看到未来市场巨大容量的时候,合理的规划发展,而不是盲目的追求,不计原则的开拓市场;对用户而言:当我接受这个高端科技的时候,理性的看待,明白它能做到的,理解它不能做到的。我们双方都给对方一些宽容。

在没有优质产品的市场中,你有没有通过服务打开渠道,迅速占领市场?而后再是产品的深度研发。

5、人才:流动vs均衡

行业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行业发展的速度怎样,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人才了,如果人人都是天才,发展中带来的代价就少一些,发展的过程就短一些。可我们都是普通人,且参差不齐,并且似乎都没有毅力,还在朝三暮四;但如果你是做市场的,你的市场嗅觉就要灵敏一些,如果你是做技术的,你的技术思维就要更胜人一筹。而最可怕的就是“坐这山,望那山,这山望那山高,结果一事无成”。所以,当我认识到我在某一方面的局限性时,我”肯不肯”不带着局限性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者说把决策权交给有决策能力的人(无局限性),我就是个“人才”了。“我”能做到吗?行业里有多少“人才”?

“有懂实验技术的人,有懂信息技术的人,有懂基本原理的人,有懂用户需求的人,有懂临床应用的人,有懂市场开发和维护的人,有懂销售技巧和秘密的人。”

大致就这些人了吧。

如果他们不止要“懂”,再在每一个“懂”之上,再加“2~3年经验”就少了吧,而如果在我所列出的这七项技能中,做一个组合,精通两个或者三个技能以上的就少了吧。我和一些猎头聊过,他们普遍表示这一块人才资源的匮乏。可是我还在想一个问题,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有哪一个背景的人,最容易学习其他的技能,最容易被培养成这一块最有潜力的专家?或者简单粗暴的的讲:以上七种不同类型能力的人,谁能最后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赢取白富美,走向人生的巅峰?

可新行业,朝阳行业还有一个问题是:人才的不确定性,即人才的流动。各大公司在市场上展开白热化的拼搏和竞争的时候,在人才上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谁抢到了他们,谁也就抢到了一半的未来。可“他们”,愿意为谁服务呢?

我看到了一个流动的世界,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不过,我喜欢用春秋战国时代比喻他。

春秋中后期,百家开始争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人才频频流动,孔子更是为了实现人生的理想而周游列国。这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当一个新行业开始出现的时候,这个行业内的人才是供不应求的,甚至相应的人才是没有的,换公司的诱惑也就大一些。从“人才”本身的思路来看,也有像“孔子”那样致力于实现人生理想的。行业初期,公司与公司的信息是不透明的,资源是不对等的,A公司可能不知道B公司的产品特点,人才分布以及业务量等。而当“我”开始“跳槽”的时候,公司与公司之间的信息就变得对等,透明化。这就拉近了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实力。这种“跳槽”,对于“跳槽者”是有利的,对“跳过去的公司”是有益的,”被跳公司”是最受损伤的,所以,在“人才”选择跳槽的是有,这样一个三方关系,是有利益关系分配的。而对公司而言,因为“我们”的平台是一致的,研发是没有明显优势的,所以没有什么特别能比拼的。此外,“跳槽”还有一种“投机性”思维的存在,对新行业,本来就没有标杆,行业内人人都是“人才”, 所以“跳槽”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我是人才,我要换一家公司实现)。可是,现在是谁让“人才”有了“投机”行为?在这个冉冉升起的新行业,许多家企业开的薪资越来越高,已经高到超出“投机者”本身的能力,当薪资与能力不匹配的时候,是这家企业犯错误的时候,他在最初招聘的时候也是“投机行为”。这种“双向投机”(企业对人才能力的投机,人才对企业薪资的投机),会有两种结果:“投机企业”和“投机求职者”双赢,原企业失败;“投机企业”未识别“投机者”能力差,而双败,原企业失败或者无影响,这基本上是一个“三方都失败”的情况。

人才的流动时伴随着公司在市场上的产品之间的竞争同步进行,大致也会在市场格局定下来的时候,趋于平衡。当人才平衡时,也是这个新行业凸显成熟的时候,那时“投机型”的人才会更容易被甄别而无法投机,人才也会出现饱和。

可现在,面对混乱不堪的人才市场,企业如何甄选,才能做到最低化人力成本,管理培训成本,和最优化效益?而如何培养和使用人才,才能使公司的人才和其他公司”不平衡”,而是更胜一筹,这样便为企业垄断市场奠定了最优化的基础。可现在人才市场传达的信息似乎昭显了人才会在不同的公司间趋于平衡。

6、公司:垄断vs竞争

公司希望垄断,而用户希望看到竞争,因为这都是从他们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

企业如何想尽办法做到垄断,从而在竞争市场上更有优势呢?1、我技术更胜一筹(内因,我能做到垄断,是我本身就牛逼烘烘),2、我服务更有优势(外因,我能做到垄断不是我真的牛逼,而是消费者认可我,我给他们带来的消费感觉好)。(当然,人才也很重要)。可前面也提到,目前各家企业的技术基本一致,没有特别凸出的,如果企业在能培养人才并圈住人才的同时,开展更具侵略性的服务,并逐渐加大技术开发的成本,或许……

“我”尽量将“垄断”瞄准为发展的方向,这样,即使最终走向了“竞争”,“我”的优势应该也不会特别弱。这里我想了几个方向。

  • 起步:在起步阶段,由于技术平台始终不会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故“我”与“你”的PK是无法通过技术平台迅速占领市场的,而肿瘤个体化治疗这一块现在的格局也正印证了这一点,“我“需要通过“渠道”和“服务”先占领市场,这个时候,消费群体,对品牌的认可是基于“服务”的,而不是技术的,而如果现在耽于技术创新,而不在“服务”上痛下决心,当“我”做出“领先于其他公司”的技术时,市场已经被“服务”好的公司打下了牌子。“创新”是重要的,但创新不仅仅局限于“技术革新”吧,我们的很多企业都是缺少“服务”意识的产业,没有在这一块创新。当然,“服务”的范围也很广…….也很复杂......

  • 发展:在起步阶段,我确定了最基本的策略,先“服务创新”后,再“技术创新”,在“服务创新”走向“技术创新”的路上,是发展的阶段,是奠定品牌优势的一个阶段,为技术创新的做资本的累积和市场环境的开发。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求同存异,各家公司都在做的,“我”可能很难创造出优势,而各家公司都没有做的,才是”我”重点要做的,所以,“我”一定要知道这个是什么。现在各家公司都处于这个阶段吧,做好人才的维护,求同存异,用力开拓市场打品牌。

  • 方向,“我”要做什么?我当下要做的就是帮助患者和医生临床获益,即寻求每一个案例的临床获益;而如何把过去的经验服务于未来,即长远”我”要做什么?这也是一个立足点。随着靶点和药物的逐渐增加,临床试验的开展会出现质的变化,区别于过往的“group”,可能会更加关注“individual”;临床药物治疗方式也会出现质的变化,但肯定都是围绕药物开展的(NATURE 杂志上最新文章protein-structure-guided discovery of functional mutations across 19 cancer types指明了方向)。所以当“我”有这么大的一个平台的优势,“我”要关注“未来”靶点,累计数据,为制药公司的药物研发工作的开展做铺垫。

认知有差异,思维有局限,这大概就是我能想到的一点点吧。

FOR US ALL: TAKE A LEAP OF FIATH AND HAVE A TRY……

以上纯属个人想法

Wechat: honeypie-lau

补充了几个链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38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845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148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64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31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12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03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73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1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84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63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0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0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2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4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Java的运算符,分为四类: 算数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位运算符。 算数运算符(9):+ - * / %...
    某只小强阅读 228评论 0 0
  • 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榜单,我们的大重庆继续稳居第一,持续“高烤模式”。赶紧和一家老小去避暑吧,哪儿凉快...
    放假周边游阅读 1,320评论 0 0
  • 欢乐的歌声在耳边回荡 有两条金鱼从眼前游过 啊~我看到他吐出的对白 圆润有光泽的 哎!消失了 空气中还遗留着细微的...
    東籬鱼阅读 304评论 4 2
  • 公车转过路口,车窗外的小情侣牵着手远去。我不知道他们走往哪去,就如同我不知道在他们走完余生的时候,牵着的,是否还是...
    点风阅读 1,305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