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微不足道的小事给人的印象,往往比最重要的事给人的印象深刻。
屠格涅夫的第一次出场,是语文课本上莫泊桑的选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自此《猎人笔记》这部著作便一直在语文课上被重复。因为看过《盗墓笔记》的关系,最初希望看到书中的内容是探险类的故事,显然事实不是这样。也是在初中看韩寒的《三重门》,书中还调侃过屠格涅夫的名字。为此屠格涅夫一直给我留着深刻的印象。
几年前曾经看过浙江文艺出版社的版本。出于对译林出版社的偏爱,最近又二刷了译林出版社的《猎人笔记》。这次突然感觉,怎么译林出版社的版本里,出场了好多长段落,第一次阅读的时候没有这个印象呀。
看俄国和希腊的书,最坑爹的就是人物名字看起来都差不多,又长又难记。看完以后回味,时常是故事情节还能回忆起来,但是名字,只记得书中的“我”叫彼得,至于彼得后面委实记不起来。搭档的猎人,阅读的时候看到名字每次以“老叶”为代称略过,至于叶尔莫莱着实拗口。
全书以一篇篇小故事组合而成,适合有闲暇时阅读一个两个,前后反正没有联系,不至于要一下子全书看完。书中环境描写占了很大的比重。得益屠格涅夫神级的语言组织能力,使得俄国乡村林间的精致栩栩如生的展现在面前。看环境描述一直对我来说都是有点吃力,毕竟现在不会像考试时候一样一字一句去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用意,大多如同鲫鱼多刺,海棠无香,美丽但是可惜。但是屠格涅夫行文轻松,阅读这些风景描写时到不那么累了。屠格涅夫毕竟是富二代,只有年轻时真的有钱又很闲,才能踏足这广袤的大地,和自然亲身交流。最后将自己的观点和记忆中的感受相结合,写下这样优异的作品。
看完书后第一感觉,《猎人笔记》又名《我做土豪的那些年》。大多数故事看完的第一感觉是:好想去俄罗斯啊!脑海中演绎出惬意的意象,在阳光烂醉的日子里去罕有人知的荒野间,俄国农猎生活的魅力兀自绽放。战斗民族在当时的娱乐模式也充满了古典气息。从未参与过打猎的我,隐约觉得如果没有做过猎人,生活都有些不完满了。尤其是今年本计划去俄罗斯游玩而如今被迫搁置计划,意欲出发的情绪更浓了。俄罗斯旅游宣传部门考虑一下,用《猎人笔记》来做宣传文案。
《猎人笔记》的主旨是反农奴制。故事中也能看出底层人民在当时社会悲惨的命运和不公的待遇。那时的俄国,因为不合理的社会模式,可以看到明确的上下等级隔阂,社会关系中的巨大矛盾,底层百姓每时每刻需忍受着莫大的生活压力,面对命运的残酷。每一个白天和每夜晚都蕴含着贵族的鞭挞。
我们阅读一个作家的作品,需要将自己带入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屠格涅夫生活在 俄罗斯最后一个王朝罗曼诺夫王朝,我对罗曼诺夫王朝没有任何了解,也没有研究过屠格涅夫的生平,自然无法理解屠格涅夫是经历了什么使得富二代的他会选择反对农奴制,将安逸留给昨日,将沉重融入著作。罗曼诺夫王朝相关的历史书必须安排一下。
但《彼得·彼得罗维奇·卡拉塔叶夫》一章中彼得和马特廖娜的原型不就是屠格涅夫自己和女仆阿芙多季雅相恋的过往吗?在世俗这座大山面前,地位悬殊的两个人永远只能造就终身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