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打来电话说:"老张死了","毕竟年岁大了"我对着电话那头的母亲说。一阵寒暄过后便挂了电话。说实话,一开始这件事我并没有多大的在意。可这几天,一想到老张我的心情就久久不能平息。
记得最后一次见老张还是在去年的夏天,我把孩子送到母亲哪里过暑假的时候。老张
还是躺在自家门口的摇椅上。一开始老张并不是躺在摇椅上,而是坐在一张靠着墙壁的小凳
上,摇椅是后来他儿子给他买的。从此老张不再坐在小凳上,而是躺在摇椅上;最后这张摇椅也是伴着老张走完了他的后半程。
老张曾经是我们镇上的民办教师,干净的脸庞,爽朗的性格;再加上当时的铁饭碗;不少媒人都来找老张要替他介绍对象,后来都被老张拒绝了。直到上面宣传队下乡放映电影的时候,老张遇到了她。清新脱俗的外表,笑起来时声音清脆;再加上两个深邃的酒窝。顿时让老张的心犹如小鹿乱撞一般,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也就是那时起老张迷恋上了她,后来老张向她们大院的保卫室打听到她叫周婉新是她们文艺宣传队的一个宣传员。上次放映电影是因为一个放映员临时有事,叫她顶替。要么老张也不会遇到周婉新,所以说这就是缘分。
据说老张到时为了追周婉新还搞起了浪漫,经常把歌德的爱情诗以信的方式递给周婉新。以表达他对她的倾慕之情,周婉新也慢慢对老张产生了情愫。在老张不断的攻势下, 这段缘分最后终于修成了正果。
老张的爱情开始虽说相对的轰烈,但在后来的日子里两人却是在平淡朴实中相濡以沫,彼此互相珍惜中走过了风风雨雨。虽说他们结婚的年数较长,但他们的感情就像他们经营的那块菜地一样;迸发出勃勃生机。
和往常一样,他们在打理他们的菜地。他的妻子突然一头倒在了菜地,她这一倒便再也没有起来;原来的两个人现在只剩下老张一个人。老张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悲恸,只是老张不再是我印象中的那个老张了,原本对事物都有热烈劲的;对大人小孩都和蔼可亲的老张变得沉默了。自他妻子离世后,老张每天就是坐在家旁边的路口。有人向他打招呼,他只是象征性的抬下头。在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中人们也都相继的劝老张,在看不到效果后;人们也都习惯了这样的老张。老张这一坐竟然坐了十几年,陪伴他最多也就是那两棵他们夫妻共同种下的槐树。那原先只有碗口粗细的槐树,变得粗壮了不少。一到季节,槐花充盈着枝头;香味在整个村庄弥漫。
老张走了,但槐树仍在。很少有人能理解老张一坐便坐这么多年,但一想到那两棵槐树;在这些年月中彼此相依相偎。我想我些许能理解老张。“深情不如久伴,厚爱无需多言”这可能就是老张对待感情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