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连续用4个多小时看完了马伯庸的小说《长安的荔枝》。看完后意犹未尽,又把封面、扉页、出版信息等逐一认真看了一遍,还连连对女儿说:“这本书太好看了,太好看了,你也读一读。”正读高一的女儿答应了,她说:“好咯,我也读一读。”于是我似乎放下心来,爬到床上去写反省,然后准备睡觉。
能让我一口气看完的书,当然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情节一定非常好,故事性强,然后它的文字也很好,有很强的艺术审美和关于人性的思考等。加上这是一本历史题材的小说,我对历史类的文章向来是非常喜欢的,所以读着读着,竟然把时间全忘了。
这本书,按作者的自述是,它是以唐朝的一个小官员为视角,来真实再现风靡于历史上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一重大的历史现象。当年杨贵妃远在北方,她想吃荔枝,按那时候的运输条件和贮藏技术,保鲜期只有三天的荔枝是怎么运送到长安,而不失其鲜味的?当皇帝看到雍容华贵的贵妃笑着吃荔枝的时候,他其实并不知道,这背后有着怎样的辛酸血泪,牵扯到多少人和牲畜的性命,以及发生这一路上的各种人性、利益冲突,命悬一线的紧迫感,是如何地惊心动魄和不可思议。
本文的主人公李善德,只是一个朝廷的九品官员,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人。他半生的薪水不足以买一套住宅。当他狠下心来,在京郊附近借款买了房后,因为买房签协议耽搁了上朝的半日功夫而遭同僚陷害,被委以“荔枝使”的重任,限定在六月初一这天(四十余天的时间)要从岭南将新鲜荔枝运送到京城给杨贵妃贺寿。由此开始,他的生命岌岌可危,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一家大小如何托付,背负的巨额债务如何偿还?他忧心如焚,生死交煎。
在没有人能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下,他的两名好友韩洄与杜甫给了他心理上的一线生机:“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仅有算术这一特长的李善德,原本是一个唯唯诺诺,谨小慎微,没有魄力和多大能耐的人。在没有前人的任何经验借鉴的前提下,对于长居北方的他,要赶在三天保鲜期内将荔枝从岭南运送过来,很明显,这简直就是一首催死符。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关键时候还是两位好友的精神鼓舞了他,让他最终得以渡过难关。
马伯庸用他深厚的历史知识和对地理、交通、风俗、文化等方面的深度了解,将当时一个小官员为运送荔枝而绞尽脑汁,力战各种困难,亲自试验、尝试、实地运送演练,加以精细的数学运算和推敲,终于选定了一套最为妥当的运输方式,在11天时间内完成了宫廷布置的任务,还自己以高贵和尊严,不仅挽救了自己一家的性命,也为平凡的人生留下了炫彩的一笔。
当然,文中的主人公使用了乾坤挪移大法,情节也不一定符合当时的真实,因为它毕竟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嘛。我之所以说它写得好,是因为这本书情节一环套一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人物命运危在旦夕,看似事件没有任何转机,却通过主人公强大的心力和他的巧妙运算能力,扭转了生死。
本书也带给人以深刻的思考。贯穿故事的,有人性的较量,利益的争夺,善心的感染和报答。比如林邑奴是一个下人,一生都遭受践踏和鄙视,但李善德以平等心对待他,送荔枝给他吃,把他当“人”看,仅仅这个细节,就在李善德遭遇埋伏的关键时刻,受到了林邑奴铤而走险的救援。林邑奴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保证了李善德将荔枝顺利运送,这个情节使得整个小说升华到了一个高度,让人非常感动。
又比如对岭南女孩垌女的描写,显得很生动和接地气,对她的单纯和开朗、乐观、直率、乐于助人的品格刻画得很传神,让我们看到当时在岭南这一蛮荒之地,也不乏美好的情感和淳朴善良之民风。还有大商户苏谅,这位商人本是海外的人,来大唐经商,在李善德穷困潦倒没有任何资金的前提下,他慷慨解囊,多次积极协助李善德购买马匹、运送荔枝的各种设备,以及联系运送人员等,为整个工作付出了汗马功劳。正是这种大善大美,体现出一种普通民众的大无我精神。虽然苏谅作为一个商人也是想谋求更多的利益,但这也是商人的本质,无可厚非。总之,这与京城内官员的勾心斗角、利欲熏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本书细节描写特别值得点赞。比如人物的内心活动,小太监两次暗中送信帮助李善德的细节很巧妙,人物意图隐隐绰绰,于情于理却恰到好处。
这本书除了曲折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哪里是最让人触动的地方?那就是主人公李善德的这种永远打不败的精神、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毅,让人由衷地敬佩。李善德以非常微薄的物质条件,在自然环境、交通条件如此不可捉摸的情况下,他全凭着自己精细的数字计算能力和他的一腔誓死不退缩的精神,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多次从死亡边缘活了过来。比如在运送过程中,他计算着水路、陆路的各种可能性,穷尽心力,竭心竭虑,以最大的力量同各种变化作斗争,在死亡的缝隙覤得了最后一线生机,即使身体疲惫几欲死亡也不放弃。
李善德把各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他面对的最大敌人其实来自自己。比如他迅速衰老的躯体,他过度的思考带来的精神疲惫,他穷精竭虑的精密规划对身体的损伤等等。他同时还要面对背后的阻碍力量和突然发生的变化。种种的出其不意,无一不是置他于死地的杀手。但无论何种艰难的条件,也难以打死一颗永不言败的心,李善德终于成功了。
他的成功还表现在,面对成功运送荔枝,本来他可以顺理成章地享受荣华富贵,可他却选择了直谏杨国忠,以保护老百姓的利益。最后他被贬到岭南,他坦然接受了,毫无悔意。他从京城拉了大量的酒去岭南,一一报答当地的老百姓。
李善德是这样一个不屈的人,又是这样一个善良而有义气的人。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相信也会打动准备阅读这本书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