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出国旅游的人多了,免不了去参观各种美术馆、博物馆,但是面对这些艺术瑰宝,作为小白的我们只有眼花缭乱、一头雾水。最近看的这本《绘画观赏》就是拨开迷雾的那双手,让我眼前一亮。
《绘画观赏》的作者是美国艺术家苏珊.伍德福德,这本书是《剑桥艺术史》里的其中一本,它以系统的阐述、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插图、适中的篇幅,带领我们一步一步进入艺术的殿堂。
观赏绘画的方法
本书开篇即提出观赏绘画的四个方法:
1.为什么要画这副画?
2. 作品传达了什么样的文化背景?
3. 作品是否写实?
4.作品的构图设计怎么样?
这四个方法,其实就是在探究这副画的来源、画家想要表达的思想,同时研究画家是用怎样的手法来表达他的意图。
我觉得这是非常务实的方法。
曾经有一个观点,认为艺术品需要观者自己去体会,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那它就是什么。这种观点也许是对的,但是对我们没有益处,因为如果你只关注你能感受的,那你永远没有进步。
作者提出的四个方法,就是要我们试着去理解画家,理解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的过程。
比如,拉文纳的圣阿波利纳里教堂里的那副马赛克镶嵌画《拉撒路的复活》,这副画的目的就是教会希望用这副画向大多数不会识字的人传授《圣经》。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立即明白他为什么这样构图了。
又比如,16和17世纪荷兰人喜欢画群体肖像,因为画中的每个人都出钱筹份子给画家画画,所以画家会把每一个人都画得很清晰。
总之,画作的背景非常有利于人们理解绘画要表达的意思。
风格分析:对比文艺复兴和巴洛克
这一部分是本书的精华之一,作者用一系列的画作对比,阐述海因里希.沃尔弗林提出的区别二者之间的许多原则。
1.线性风格和非线性风格
2.平行布局和退缩布局
3.封闭结构和开放结构
4.多重性和统一性
诸多作品的对比分析,让我们一下就学会了如何区分文艺复兴和巴洛克两种风格,非常实用。
我的收获
有人说,我们读书的时候,就是在书里找自己。我想我们看画的时候,也是如此。
全书那么多绘画作品中,我触动最深的是那幅毕加索的《第一步》。妈妈丰富的脸部表情,担心的双眼,右手的小心呵护,孩子扭曲的脸部,紧抓的手和脚,无不渲染着成长的艰难。
有几幅画是我看到过原画的,马蒂斯的《红房间》,我在彼得堡的冬宫见过,当时觉得好看,但是不懂,现在看来,画家真的就是要让它好看,“这不算一位妇女,而是一幅画”。这句话经典。
戈雅的《1808年5月3日》这副画曾经在西班牙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看过,那儿有不少戈雅的画,他的画画面都很恐怖,不太喜欢。
但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描述相类似的场景,看了介绍后,就更有感染力。
这本书看完了,我忽然发现自己喜欢毕加索了。
当然,更想再出去走一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