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摄影导演给我来一打儿!
电影《芳华》
《芳华》在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全民皆知的换档风波后,终于在上个月的15号公映。坦率地讲,最初吸引小编去电影院看的原因其实是官方海报和剧照。
海报的下方是一群年轻的文工团团员,他们无忧无虑的在水边嬉戏,神情是一派青春洋溢的欢快。
而大幅的背景却是一片血色中男主角林峰冷峻的侧
脸。这样的对比触目惊心,引人深思。
在官方剧照中这种对比也有迹可循。画面的色调变化昭示着剧情和情感的转变。
在观看整个电影时,这种画面带给人的冲击和震撼更加强烈。布景、打光、服装、道具、化妆、演员看得出来全部是用了心的。
尤其是摄影,很好的处理了画面和情绪,什么时候给演员用近景、什么时候用长焦镜头……摄影导演带领团队随机应变,为观众呈现出专属于那个年代的时代芳华。
本片摄影指导
罗攀:摄影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现于中国传媒大学摄影系任教、从业十余年,广受赞誉
生活经历
罗攀高中毕业后并没有马上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摄影。事实上,那个时候的他或许带着些许茫然,在一所师范学院学英语。
而两年后快速成长的罗攀意识到学校已经没什么可以教给他,于是果断的退学了。退学后的他才刚刚19岁,正是无牵无挂、一往无前的年纪。
那时候他在湖北一带四处打工,雕塑厂、高速路、摩托车维修站、废品交易站都曾留下他的身影。白天做工,晚上便泡在当时流行的镭摄影厅通宵达旦的看电影。
或许是幕布上一帧帧的画面最终击中了这个流浪的少年。这样的状态持续一年半后,罗攀最终考取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摄影。在学校沉淀过后,一路过关斩将,并在近年声名鹊起。
作品欣赏
《芳华》
虽然在开头已经提过《芳华》,但是这部电影绝对值得更多的笔墨聊一聊它的摄影。
这部电影想要展现的是一代人的青春芳华,涉及到的场面或阳光、或恢弘、或残酷……摄影师很好的拿捏了这个度,为观众传递出令人咂舌的视觉效果。
尤其是电影中关于战争的一段长镜头,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渲染了战争的紧张、刺激和惨烈。
《我不是潘金莲》
《我不是潘金莲》的方圆画幅无疑是极富创新性的。对于罗攀本人而言,也绝对是颠覆式的挑战。这也意味着工作难度的增加,构图、打光、拍摄角度……全部需要重新设想。
但是这种构图的优势显而易见,营造了客观冷静的视角,满足了观众的偷窥欲。个人最喜欢电影的圆形构图,有种古典写意的美。
《烈日灼心》
不同于《芳华》或是《我不是潘金莲》,《烈日灼心》有着极强的节奏感。整部影片始终保持着守密和破密之间尖锐的对抗,让观众在紧张刺激中等待剧情的推进。
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视觉效果,肩扛式镜头的运用功不可没。肩扛式镜头可以灵活的跟进电影的节奏,并且营造出电影的呼吸感。
不过如何避免镜头过于晃动,则是摄影师着力避免的难点。
上面对作品的分析只是浅尝辄止。
但是能够和冯导连续合作三部作品,这已经说明了罗攀的实力。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更多艺术资讯及艺术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