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8 王子
有一类绘本很容易让家长抓狂——无字或少字绘本。对于习惯读文的成人,拿到那样的绘本,真不知从哪下嘴开讲。
即使是绘本讲师,公开场合讲故事时,也会尽可能的避免无字或少字绘本。但优秀经典的绘本,即使无字、少字,也能让孩子看的明白,读的清楚。
大卫·威斯纳的绘本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没字或者字很少,基本上都靠图讲故事。比如他的问鼎“凯迪克”的作品《疯狂星期二》,全文只有四个时间说明性的短句:
星期二晚上8点左右
午夜11点21分
凌晨4点38分……
下周二晚上7点58分
无字(少字)绘本有很多,比如《海底的秘密》、《 男孩与青蛙》、《 不可思议的旅程》、《雪人》……这些无字绘本,虽然没有文字的解读,但并不妨碍它们的优秀和易懂,读者看图就能接收到作者传达出的信息,并把信息重构成完整的故事。
读者是通过画面上的什么接收信息的呢?靠图画里的动作。
郝广才在《好绘本如何好》中,说道“人的目光最容易被动的东西吸引。”
一群马在吃草,人们首先看到的一定是跑动的那匹马;正在移动的车比静止不动的车更让人吸引眼球;长发的女生比短发女生更动人,因为长发飘动,能轻易撩动人心;再看那些文字,“感动”、“动人”,“心动”,都是有个“动”作的。
郝广才还举例说,同样要做插画,水浒传好画,红楼梦真难画,水浒传故事动作很多,武松打虎,林冲夜奔、你打我杀容易描绘;红楼梦的趣味,更很隐在语言中和对话里,每个角色的动作做得很细致,画来画去都是人跟人在讲话差别不大,所以难画。
除了图画中角色人物的动作,整本书的结构设计也能产生流动的动感。
绘本《疯狂星期二》,作者用了很多电影的语言镜头,不断的切换角度,拉近、拉远、俯视、仰视……不同的角度,让读者的视觉也跟着起伏变化,动感应运而生,眼睛跟随镜头进行了一次奇幻之旅。
既然动作更能传神达意,那么,在阅读无字(少字)绘本时,只要我们观察细致,随着画中人物的动作,接收信息,再整合故事即可。
另外,这类绘本也是孩子做”看图说话“的上佳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