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吃完晚饭在大学校园散步,看着夜色笼罩下坐在路边草坪上卿卿我我的一对对小情侣,我戳了戳老公的胳膊,感慨道:“你还记不记得我们没结婚的时候是什么样吗?”
老公“嘿嘿”笑而不语,儿子冷不丁插嘴道:“我知道,他肯定天天哭爹喊娘地追着你跑!”
我不解:“干吗追我,还哭爹喊娘的?”
他得意地说:“求婚呗!”
我一边脑补那根本不存在的求婚盛况,一边爆笑不止。
眼看着自己的形象被儿子糟蹋成这样,老公开始还击:“你啥时候去跟刘XX求婚啊?”
儿子白了他一眼说:“我早就不想跟她结婚了!”
“怎么了,她们家还有小饭店,你跟她结婚天天都能吃农家小炒!”
一提到这农家小炒,我就忍不住想笑。儿子一年级时跟那个小女孩同桌,得知人家家里是开饭店的,羡慕地一塌糊涂,整天嚷嚷着想去吃她家的农家小炒,甚至不惜以身相许。
听老公这么一说,刚刚还很坚定的儿子仿佛有了一丝犹豫。
老公继续分析:“刘XX肯定每天写完作业都在苦练农家小炒,跟她结婚,你以后就有饭吃了!”
边走边跳的儿子听到这里表情一时间严肃起来,眼看着他就要为了个农家小炒而沦陷,我忍不住呵斥老公道:“你能不能传授点儿正确的婚姻观,你结婚就为了有饭吃啊?”
两人见我突然间摆出一副河东狮的架势,挤眉弄眼不再作声了。我却还在心里愤愤不平:有没有搞错,就为了有饭吃,哼,当我是保姆啊!
第二天下午,买了菜准备回家收拾晚饭,还没进门就接到老公电话通知说,他晚上突然有饭局,不在家吃晚饭了。我看了看满满一袋子的菜,感觉有些怅然若失。这时,我突然觉得有些奇怪,不是昨天还在愤愤不平地教训人家“结婚就为了有饭吃”的理论吗,怎么这会儿不用当保姆了反倒不开心起来?
仔细想想,那“歪理”其实还蛮正经,两个人一起吃饭就是比一个人开心啊。吃什么不重要,只要两个人一起吃,简简单单的萝卜白菜也能吃出好味道,因为在吃饭的同时,其他需求也顺便一并得到了满足,那怎是一人食所能比的了。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首先,一起吃饭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就是对食物的需求。下了班,饥肠辘辘地回到家,桌上已经摆好热气腾腾的饭菜,一碗热汤先下肚,心情顿时大好。
其次,一起吃饭还满足了安全感需求,谁也不用担心对方这么晚了还没到家是不是路上跟人撞了,或者被人拐了,或者碰上黑车了,或者喝多了掉沟里去了,或者真的离家出走了。看着好端端地坐在对面的那个人,心里觉得好踏实。
然后,还有情感需求。其实吃饭不只是吃饭而已,边吃边聊才是重点。说一说遇到的好笑的事,分享一下快乐,喷一喷不平的事,求得一些安慰。看似闲聊其实却是有效的沟通,增进理解,得到关爱,浓情蜜意即使在饭桌上也停不下来。
只有当这些基本的需求全都得到了满足以后,才能更好的去实现另外两个更高层次的需求,即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吃饱不饿了,放心踏实了,家庭和睦了,才能心无旁骛地大展拳脚。如此看来,好好坐一起吃顿饭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怪不得人常说,吃好了饭才有力气干活,就是这么个理儿吧!
这么一解释,“结婚就是为了有饭吃”还真说通了。
回想过去的十年,没有“哭爹喊娘”追着求婚的震撼场面,没有长裙拖地锣鼓喧天的结婚盛典,也没有闪瞎狗眼的鸽子蛋,有的就是两人一起吃过的无数顿饭。不管是刚结婚时没有生活经验的两人整天只会做番茄炒蛋和炸酱面,还是如今为娃所逼厨艺大涨各种中餐西点信手拈来,餐桌风景风云变幻,唯一不变的是,还是要一起吃饭。这就是最朴素实用的婚姻观吧。再高大上的格局也比不过一盘自家出品的贴心小炒啊!
那天临时被同事叫去吃饭的老公很晚才回来。以往他每次晚上不能回家吃饭都会给儿子带个小礼物回来,一包糖果或者一块巧克力,弥补一下不能陪儿子吃饭的缺憾,那次也一样。儿子一听到他进门的声音慌忙跳下床去领礼物,我正在暗暗对他们父子情深嗤之以鼻,没想到儿子叽叽喳喳跑过来递给我一块巧克力,说是爸爸送我的礼物。惊喜之余,我不无鄙视地说:“唉,你是真老了啊?”然而心里却乐开了花。
又一个十年开始了,我们越变越老,我们也越来越忙,而一起好好吃饭,也成为一件越来越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