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 “月过中秋清辉减,人到中年万事休。” 中年之后,脸上皱纹多起来,头发陆续变白,日益稀疏,责任越来越重,但体能、精力却越来越跟不上,很多中年人的自己感觉是“中年危机”,外界看来是“中年油腻”。
剑桥大学的动物学家,更具体一点说,是兽医学家,卫·班布里基有一本书,叫《中年的意义》,他以特别的视角,在把人看成动物的情况下,可让我们从另一角度解读中年危机。
过去,我们都把中年看成是人生下坡路的转折点。这本书告诉我们的第一个事实是,在动物界,没有什么转折点,到了生命的最高峰,就是过了生育期,很多动物就会死掉。比如有的昆虫,在孩子出生以后,父母马上就会死去,比较高级的物种,等孩子性成熟之后,父母也会死去。因为,站在物种基因的角度看,你这一代繁衍族群的使命完成了,你不应活着和后代争抢资源。
所以,动物界是“人到盛年”就会死,所以,没有什么中年,也就没有中年危机。
但人类就很独特,人在失去生育能力后,会相对稳定地生存二十多年才进入老年。就算男性的生育周期长一点,但过了四五十岁,很多人也不再选择生育了。这不生育,也没老的20多年,这就是所谓的中年。那为什么人要有这个阶段呢?
进化从来不做无缘无故的事。所有留存下来的性状,理论上,都应该能找得到对这个物种存续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中年对人类有什么价值呢?
中年之后,体能、精力不如从前了,反应变慢,一般人的感觉是,这是人生开始走下坡路了。
但班布里基说,这不是什么下坡路,是人生的分工变了。作为一个中年人,孩子基本也都生完了,你还要那么光溜的皮肤、浓密的头发干什么?那是年轻的时候,给你吸引异性用的。现在这部分能量要节省下来,干更重要的事了:帮助你的后代更成功啊。
这里要说的一个问题是,人类的后代,和其他动物的后代有什么不一样?
在进化竞争中,人为什么能胜利?是因为我们这个物种进化出了一个超级大脑。大脑,是我们这个物种最宝贵的资源。所以,人类的所有活动,本质上都是围绕大脑进行投资。
青年时期,我们给自己的大脑投资,以惊人的速度吸收知识,消耗能量。到了中年之后,大脑的飞速发育开始停止,那我们在为谁投资呢?从一个动物学家的角度看,中年之后的人,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孩子的大脑进行投资。生物学家把这种代际之间的投资现象称作“亲本投资”。亲是亲子的亲,本是资本的本。关键是,人类亲本投资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动物。所以,自然选择要求我们必须停止生育,把精力放在照顾后代上。这个时候,一个叫“中年”的人生阶段开始登场了。
中年人能给后代的投资,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包括食物在内的各种物资。
黑猩猩5岁就能自己找吃的。但人类,至少活到十几二十岁,才能做到。因为人类获取食物的系统非常复杂。这还不止是现代社会哈,即使在200万年前,非洲大草原上的人类,要想捕杀比我们更强壮的野牛,没有技术和经验的青少年是很难完成的。他们靠谁,只能靠父母和身边的中年人。没有中年人提供食物,青少年恐怕很难健康长到成年。这是人类的一个特殊之处。
中年人给后代大脑的第二类投资品,当然就是知识。
孩子大脑发育到一定阶段,光有食物是不够的,还需要信息——你要知道谁是天敌?谁是盟友?哪里有食物?哪里有危险?这些都是信息。
而人类怎么获得信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跟其他生物一样,写在基因里了;另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是人类独有的,那就是跟长辈学习。
第一种方式的好处是靠谱,传递得准确。第二种方式的好处,是快,在同一代人当中,信息可以迅速、大量地横向传播和普及。
这个时候,中年人可就派得上用场了。
我们前面说,中年人的身体,各个方面都在衰退,但是有一点没有,那就是大脑,中年人的大脑不仅不比年轻人差,反而达到了一个持续的巅峰状态。研究发现,人的大脑认知能力在20岁时开始增长,到40岁左右达到顶峰,之后20多年几乎没有变化,直到进入老年才开始下滑。
有人可能会问,中年人的各项机能都在老化,大脑就不老化吗?班布里基这位兽医学家就说了:中年人的大脑不是没有老化,只是切换到一种能耗更低的运转方式。
所以,人类为帮助后代发育出更成功的大脑,演化出了中年这个人生阶段。中年人在体能的巅峰时刻为后代寻找食物,接着体能减退,智力又达到巅峰,继续为后代传递信息。
如果从进化的角度看中年,就有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一个人就是一个进化的工具,你的一切存在都是为了维持物种繁衍的,这一点,所有的物种都一样,所有的人生阶段也都一样。这一点也不美好,但是进化论就是这么解释的。
好消息是中年不是衰退期,而是分工的转变期。把体能上的优长切换为大脑上的优长。一个中年人感受到的所有危机,其实都是为了为了让大脑保持在巅峰状态而付出的代价。
所以,在一个认知能力越来越重要的时代,没有什么“中年危机”要去抱怨的,这反而应是我们一生中最能够创造价值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