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幼年时期对于成功两个字是没有太多概念的,只是不甘落后,起码要在某些方面要让自己觉得欣慰,不然就觉得很丢脸。幸亏我这笨脑袋不至于傻到什么都学不会,别人数学好,我起码物理好一点,至少能在全班排上名次,不至于让我认为自己很没用。但不知道为什么文科,语文啊,英语啊,就怎么都搞不定。要说,我妈之前教语文的,我打娘胎里就开始学语文了,起码应该比别人多识几个字吧,但为啥对那些文邹邹的书提不起兴趣呢?倒是对自然科学类的东西十分喜爱。
继续谈成功,真正对成功有认知概念是在大学了,之前在学校觉得自己还不算笨的,结果到了大学傻了,强中自有强中手,觉得自己很不是个。记得后来又选修了一门职业规划课,老师一直在提倡要最求卓越,然后就点燃了我成功的欲望,我要成功,要强过好多人。其实,也不是谁点燃的,是一个人的性格、贪欲和社会公共认知等综合导致的。人免不了要逞强,需要被外界关注,我想自己长的不是最帅的,又不是最强壮的,又不是很会说话,那该如何呢?最后选择让自己有趣点吧,于是就去泡图书馆了,有趣和看书有绝对关联吗?不知道,但觉得懂得多,能侃侃而谈也许就是有趣的人了。
于是,学校图书馆各类型书籍随便乱翻,哲学、自然科学、语言、世界文化、计算机、地理、历史等等等,了解不同类型书籍到底干嘛的,学的自己很乱套。这里就有一个经验分享了,那就一开始很乱,但是发现时间长了脑袋自己就整理了,就知道各文化之间的关联了,最后慢慢对细分的科目不再那么感兴趣,开始对宏观类的,哲学类的比较关注了,因为那是超越很多微观学科的大智慧。
就这么一路走来,之后工作也没有中断翻书,用翻书比较形象,因为很多书只是翻了翻目录,看看里面的图片就闲置了,颇有不求甚解的意味。翻了这么多书,经历了很多事情,现在对成功有了全新的认知。
很多时候,自己渴望成功是一种自我认知不足的表现,或者说是没有认识到生活本质的表现,被欲望蒙蔽了双眼。现在有很多广告,都是在挑逗人的欲望,告诉你要想感觉好,就要房子,车子,落落拉拉一堆东西,没有那些就是不成功。人人都想要出人头地,于是人人都被骗了,被欲望裹挟了,然后派生出一种社会公知,成功就是要有钱,要有地位,要如何如何。我觉得,一个人能够把持好生活的节奏,能够心安理得就是成功,不要搞的自己很慌乱,背负一堆欲望,而是能够悠然的过活。
记得看南怀瑾的《金刚经说什么?》,里面有一句话印象深刻,天底下最难得的就是清福,好多人是享用不了这个的,一闲下来就发毛,就开始胡思乱想。这个清福也不是什么都不做,是不做多余的事情,不要心猿意马,手里有一件当下想做的事情那就认真去做,不要又想去做另外一件是不是更好。南老爷子说,你看好多退休的,忙活了大半辈子,总归有时间休息了,结果没人来登门,没有杂事要做了,自己受不了了,就去瞎忙,结果累的半死还要骂街。
所以,我说,能有事情做,自己又不会凌乱,很是安定,能够享受这种安定,就是成功了。或者直接说,能享多大清福,就有多大成功。如果你整日忙得要死,还总是要骂街,完了又说那又能怎样?为了能成功吗!那可能离所谓成功很远。
我又不得不唠叨,所谓清福,大家千万不要理解成什么事情都不做,是不画蛇添足,不做多余无必要的事情,而对生活中必要的事情很认真的在做,内心不慌乱,很是安定。比如,走路就好好走,要一步步来;吃饭要稳稳吃,不要狼吞虎咽,这样就是一碗没有菜的米饭也会吃的很香。
今天,只是抛出我对成功的认知,要做到清爽安定,还是需要做一些努力,日后慢慢分享。其实,我和很多人一样,也在努力实现那样的生活状态,只不过把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有时候文字总归还是无力些,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吧,是枝裕合导演的《步履不停》,很是生活化,但是给人一种安定的感觉,去慢慢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