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活把孩子养得不上学了
一家长跟我联系,孩子高二不上学了,目前孩子在家一切正常,也会出去玩,也跟着自己一起工作。
我说:“不上学多久了?”
“半年了。”
“在孩子不上学前都发生了啥?你能跟说说吗?”
这又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案例。
孩子初中之前都特别优秀。高中开始住校有些不适应……同学说了几句,孩子不痛快。跟舍友关系不太好,想回来住,家长没让孩子回来:初三也住过校高中咋就住不成了?就给孩子讲很多必须住校的理由,来回路上耽误时间。某科老师说了孩子两句,孩子也耿耿于怀。一开始断断续续请假,家长不让孩子请假。孩子就开始生病,一到学校就有病。孩子跟家长说家长只关心学习不关心自己。家长还可不能理解,我可关心你了呀,我不关心你我给你花了多少钱了?
眼看孩子无法在校正常学习了,家长就给孩子领到医院,结果诊断为中度抑郁,孩子就这样被领回家了。吃片片吃到现在,感觉孩子状态还可以,但不敢给孩子停药……
我说:“哎呀,家长,咱这是标准化地把孩子养得不上学的流程啊。我说得直白点,咱不要生气哈。咱就是只关心孩子学习,没注重孩子心理建设,初中前怼了很多空洞,导致孩子后来实在撑不住了,不上学了。孩子不想住校,那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咱没引起重视。好了,结果孩子不上学了,再也不用担心来回路上耽误学习的问题了。
娅丽老师早上的直播刚刚讲过一个案例,孩子上初中住校,发现孩子洗手次数太多,不等孩子张嘴,就赶快把孩子接回家,陪伴好孩子。目前孩子已在国外读书。
你看咱这刚好相反,孩子都明确说了不住校,咱还死命把孩子按到学校。
这是咱犯的第一个大忌。
第二,孩子说咱只关心成绩的时候,没有接住孩子的话,咱确实没有看到孩子这个人呀。这里面有个跟孩子道歉的流程,咱不知道呀,咱还给孩子辩论。
第三,孩子有问题,院长明令禁止不允许第一站去医院,先找专业的咨询师给孩子做个诊断。专业咨询师介入,最终需要做咨询的就做做咨询,确实需要去医院了再去医院。
咱家是标准的因为没有科学的方法,导致把孩子生生养得不上学了。”
“孩子状态还好,现在啥都跟我说,也跟我一起出去工作。”
“咱还想不想孩子返校了?”
“想。”
“咱正在把孩子往返不了校的路上引领。孩子为啥状态好?因为脱离学校这个环境呀。孩子根儿上的问题还没解决,她将来工作、婚姻咋办?别人说两句,她难受了咋办?跟你一起出去工作的目的是啥?让孩子体谅一下你的不易?很多孩子真的走上社会了,再返校几乎无可能了……”
家长最后表示马上该到医院复查了,复查复查再说。
开学后,我接到三个同款的问题。
都是孩子发出求救信号的时候,家长没当回事。家长还是眼里只有学习。孩子最后一到校身体都有反应了,实在上不了学了,家长才慌了,马上又是直接去医院,去医院马上就诊断出问题,就开始用药。用上一段时间药,家长一看不能解决上学的问题,又开始“寻医问药”——一寻找一招儿就能让孩子上学的奇方。
期待值太高、太不合理了。于是孩子在家长的折腾下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