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子
清明假期第一天陪孩子出去玩,小区门口等红灯之际帮人指路,过了红灯手机居然丢了。内心崩溃,不相信这是真的,打电话和老公确认没落在家里,打电话给10086挂失,说话的声音一直在吼。头晕目眩,感觉什么也不能好好想清楚了,各种信息都想不起来。老公陪我去移动营业厅挂失,来回路上胸口堵着恶气,浑身虚弱无力。和孩子商量放弃了第二天郊游,晚上又点一堆东西海塞,和老公一起骂了一顿。
第二天新买的手机到了,把app按原样装上,心情稍微好点。收拾屋子,忽然想起房门冲着卧室不吉利的告诫。下午在淘宝查了许久如何处理门厅,晚上去宜家买个架子回来当屏风,第二天装好还摆上了个水晶球。这期间我征求老公意见,他说买吧,别坐下了心病。
第三天终于安下心,可以看会儿书,可以做饭,可以买菜了,生活渐渐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2. 被情绪控制的现实
现在,手机就像身体的延伸,让人们成了顺风耳、千里眼、超级大脑……这回丢失手机的事情,让我经历了情绪过山车:高兴~暴怒~无助~无力~忧伤~恐惧(运不好)~平静。
原以为学了一年多的心理学,可以较为平静的面对突发事件,即使做不到各种传奇人物的处变不惊,也会缩短情绪的不应期,很快处理好心情,没想到竟然用了近三天时间来平复。
这让我看清楚了我当下的情绪处理能力:
一是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包括生理性的),比如浑身无力,血压升高,记忆衰退,思维能力下降等等,需要一些安抚性的发泄,需要较长时间来平复。
二是负面事件会让我过度联想,激起陈年创伤,产生自怨自艾情绪,生出命运不济之类的感叹。这些都是情绪来后的过激反应,并不全是事实真相。
三是处于情绪不应期,容易做出冲动的决定、过激的言行。
百度百科中谈到,情绪分为与生俱来的“基本情绪”和后天学习到的“复杂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
既然情绪这头“大象”在我身体里根深蒂固且体型庞大,我躲不开也逃不掉,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派和老虎,就只好学习如何和她相处,慢慢学习释放情绪、稳定情绪,而不是把自己卡在情绪里。
3. 和容易控制我的情绪相处之道(试行)
(1)愤怒。
从心理学角度讲,平时偏向指责攻击的人,往往在用愤怒来回避无力、悲伤、害怕等脆弱的情绪;平时回避讨好的人,内心会有很多愤怒没有表达。
我之前几十年都在习惯性地回避冲突,积累了很多愤怒,现在好像想明白了一些,需要一个出口,给自己一个发泄的过程。如果硬要装成好脾气,可能会憋成内伤。
之前我只会在安全的环境下表达愤怒,比如和闺蜜、家人叨叨,现在尝试着遇到被过度干涉的情况就即时爆发,制止对方。如果对方不停止,就继续表达愤怒,甚至不惜吵一架。但事情过后,我就不再反复跟对方翻旧账。
试行了一周,感觉好处是更受重视更被在乎了,也觉得自己更有力量更有生命力,也更在意自己的感受了;坏处还没有发现,可能是我这几次的愤怒理由比较充分,愤怒当量也比较低。
(2)恐惧
恐惧是从小就伴随我的一个情绪。被无数次告诉“你再……我(们)就……”,被告知一些恶性伤害事件的细节,没有提前告知就被寄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这些都是我们那个时代的创伤性体验,也造成了遇到不好的事情容易过度联想,好像是什么巨大的不好的征兆。
知乎上谈到,“我们有很多很多恐惧,但主要可以区分为两种最基本的恐惧:一种是害怕无法生存,另一种是害怕得不到爱。”
面对恐惧,我现在想到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接受。人类因为恐惧避免了许多毁灭性的灾难,她就像十字路口的红灯,提醒我们前方有风险,让我们更谨慎细心。
二是锻炼身体。中医的说法,脾胃虚寒的人容易产生恐惧。通过锻炼核心肌群,使自己身体更有活力,更坚韧。
三是疗愈内在小孩。当年发生情绪创伤时,我还是个孩子,认识能力、生存能力都很有限。现在,我长大了,我有能力来保护我内在的孩子,为她争取应有的权利,保护她不再蜷缩在孤独无助中发抖。
四是做自己的灵魂伴侣。就像世间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我们也很难找到一个完全了解自己的人。如果我们把了解自己、关爱自己的希望寄托到他人身上,不仅会束缚对方,而且常常会感到失望。培养爱自己的能力,让爱充盈富饶,失去爱的恐惧自然就会褪去。
五是展开黑色想象。“黑色的想象”有时候类似小剂量的毒药。它不是反反复复的,没有建设性的焦虑:“千万不能这样,千万不能那样……”而是通过想象,把焦虑的“后果”补完:“如果真的这样了,我可以怎么办?”在想象最坏的可能性之下,把故事继续下去,并且最终相信:不过如此。这招来自李松蔚老师知乎上的一篇文章。
后面还有一些容易被控制的情绪,且待下周分析。
(3)无力
(4)羞耻
(5)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