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安处即安居之所
你是否会到相当多的国家旅行,为的是寻找适合自己生活的国度?你是否会走遍世界各地,只为寻找适合自己的安居之处?
实际上根本无需如此大费周章,你要做的仅仅是让自己感到安稳,那就是最适合自己的地方。不管是身处喧嚷的城市,还是置身于僻静的荒野,倘若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股安稳的力量,那就是安居之所。
——《曙光》
克制是主宰个人行为的前提
千万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认为知道“自制心”这三个字就可以做到自制。须知,自制一定要付诸行动才行。
不妨要求自己每天克制一件小事。倘若无法做到,那根本无法谈自制。一个在小事上都不能自制之人,在大事上更不可能自制。
要想驾驭自己,就要学会自制,如此方能免受盘踞于内心的欲望的控制,也不会被欲望支配,进而真正做到主宰自己。
——《漂泊者及其影子》
修剪自己的园艺师
花草树木和篱笆是园艺师修剪和整理的对象。
他们会将多余的树叶剪掉,在让花草可以得到更多阳光照耀的同时,让其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他们将过多的新枝摘掉,仅将那些必要的新芽保留。正是因为园艺师对其精心地照料和修剪,植物才得以健康茁壮地成长、开花,并于秋季为人们献上丰硕的果实。
我们也可以如同园艺师一样,按照个人喜好随心所欲地“修剪”自己。例如,我们可以用锋利的剪刀将自己火光般的愤怒、无节制的情感、贪婪的愿望、虚荣的内心剪掉,在不受任何人干扰的情况下,对自己的灵魂进行随心所欲的修剪。
——《曙光》
具有独创性之人
具有独创性之人,并非指可以创造出相当多奇异装置之人,而是那些可以于老旧、普通到了极点、人们熟知的东西中,运用其独有的慧眼和极富创造性的大脑,发掘出不为普通人所知的新鲜一面之人。
——《人性的,太人性的》
会幸灾乐祸的人
他们之所以会幸灾乐祸,是因为他们不满于自身存在的相当多的不如意、痛苦以及不够充实之处,或者是由于在其内心深处隐藏着诸多不平与忧郁。所以当其得知他人的不幸后,那些平日积压于心中的嫉妒之火就会得到某种程度的平息。
而后,他们会用心将他人的诸多不幸和失败记住,并将其和自己的情况比较,如果自己的状况略好些,他们就会认为与他人相比,自己要更幸福一些。总而言之,他们就是那种平时一直向下看,不断发现他人的不幸、弱点的人。由于经常这样做,于是其悲喜观已经歪曲,所以不管他们身处何地,都会不停与他人进行比较。
——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
总是和别人不停地“进行比较”,我会以为是没有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们如何看待他人
你会选择让世界看到你的哪一面?或者说,你究竟属于哪一类人呢?
你是会更多地关注他人的卑贱、恶劣之处,敏感地察觉他人的软弱无能之处,进而自然地想到他人言行下的意图,还是会更多地关注他人的高尚之处,从而对他人出色的一面发出大声的感叹,因而将他人的缺点忽略,进而发现他人可爱的一面?
——尼采《善恶的彼岸》
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多关注别人的闪光点,赞扬它、鼓励它、激发它;在我以为这是个优良的品质,起码说明你心胸宽阔、宅心仁厚、本性纯良、心中有爱、……。
你的人生就是你的生命之旅
去体验人生吧。勇敢地去体验吧。不要如同过客一样仅用双眼观望然后就离去,而是要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深入体验自己的人生。
这并非简单地体验人生,而是要用心地经历,深刻地体会。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自己的人生当中。
这是由于你的人生就是你的生命之旅。
——《人性的,太人性的》
苦难的尽头
倘若我们一味地逃避那些本应经历的痛苦、磨难,或是将其置之不理,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我们原本的生命力被削弱了。
倘若我们想提升能力,唯有经历这些磨难。须知,通往旺盛生命力的道路常常位于苦难的尽头。张开双臂,迎接我们的磨难吧,就如同那些勇于向山巅攀登的人一样。
——尼采《神圣的成长》
磨难会使我们获得一种“旺盛生命力”,我会以为这是真的,起码是“精神生命力”,比如张海迪、海伦·凯勒、史铁生、……,但恐怕也因人而异。
人生并不能永远停留在制订计划带来的快乐上,倘若你还活着,就一定要执行计划。不然的话,就只有协助他人执行计划的份了。
——《各种意见与箴言》
当然。
坚持学习,让生活充满乐趣
坚持学习,会让受过高等教育且有知识积累的人不感到无聊,这是由于他们因此对事物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兴趣,且这种兴趣越来越强烈。
就算他们的所见所听与他人的一样,他们也可以轻松地从普通的事情中发现意义,以此填补空白的思考。
换言之,有趣的难题点缀着他们的每一天,他们因此获得知识和充实的生活。于他们而言,世界永远是那么有趣,他们自己则如同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学家。
他们因为生活充满了探索与发现而感到有无穷乐趣。
——尼采《漂泊者及其影子》
学习的乐趣就是这样,共通的。
凭个人能力去争取
勿双手合十,做出恳求的表情。勿认为这就是原本的自己,即便任何事不做也可以心想事成。
自己不做任何努力就能从他人那里索取吗?倘若无须付出努力就可以得到,那么得到的东西也不会完全属于自己。
与其如此,不如凭个人能力去争取。
——《快乐的知识》
努力获得的东西,才会进入你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