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话 Ghibli 吉卜力(上)
说到日本动画,大家的脑海中应该会涌现出很多不同的人物与场景,而且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喜好可能浮现的形象也是大相径庭。
但说到日本动画电影,绝大多数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诸如《龙猫》、《天空之城》、《哈尔与移动城堡》等一些列电影的形象。他们都是由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2002年,《千与千寻》获得了第75届最佳动画长片奖。
同年与之竞争的还有大红大紫、续作不断的《冰河世纪》、《星际宝贝》等。能够在一众好莱坞动画工业生产的劲敌之中杀出重围,可见这家“日式手工作坊”功力深厚,非同一般。
吉卜力拥有那么多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大IP,其中最受工作室喜爱的是哪一个呢?无疑是《龙猫》了。工作室的标识就是本篇文章的封面图,那只蓝色的胖胖的龙猫了。
龙猫是吉祥物,那么名称“吉卜力”是不是也和龙猫相关呢?其实不然。吉卜力是意大利文,意思是撒哈拉沙漠上的季节热风。当你以为是一个自然天气来命名的时候,那你又猜错了!
吉卜力其实是一种古典战斗机的名号。工作室对于古典飞机的热衷,在《天空之城》、《红猪》、《起风了》里都有很多体现。
两个大家长,一个大家庭
什么是吉卜力运营的最核心呢?什么才是吉卜力最大的财富呢?是那些大IP吗?不是!而是吉卜力的那些精英们!人力资源是吉卜力最大、最珍贵,也是最不可替代的运营核心。
在工作室成立之初,正式员工其实只有宫崎骏与高畑勋两人。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正式员工越来越多,但两位元老级人物的地位却一直未曾动摇,一直是工作室核心。
一般我们常说“一山不容二虎”,宫崎骏与高畑勋两人是怎么配合,一同度过33年的创业时光的呢?随着工作规模的不断壮大,一个个相对独立职能的部门应运而生,组织结构开始出现了分化,这两位核心人物也就担负起了不同的职责。
高畑勋担任工作室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相当于管理线;而宫崎骏则侧重于动画电影的创作和导演工作,相当于专业线。这样的分工让吉卜力的运作和创作都得到了稳定保障,对于一家已经开始步入正轨的动画工作室来说,难能可贵。
精英如果只有他们两人,要想成功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在“家庭式”的管理模式下,宫崎骏自身就是一位“暴君型”的监督。他独断专行、一意孤行,而且还容不下任何的瑕疵。所以,吉卜力工作室一贯秉承的匠人文化才是能吸引更多的精英,并且任劳任怨地在高压环境中工作的动力。
这种任劳任怨与高压环境究竟有多严重呢?首先要说的是近藤喜文。他原本是被赋予了吉卜力接班人的名号,并且也协助完成了诸多大作。但很可惜的是,他于47岁那年因过度劳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
其次是宫崎骏唯一的亲儿子宫崎吾朗。他监督的第一部电影《地海战记》被宫崎骏骂得不行,甚至以中途离场宣告失望。
说了那么多“辛酸”的案例,那有没有与宫崎骏一样,抱有极端匠人精神的人呢?有,而且还有很多。比如,已故的吉卜力色彩总设计 —— 保田道世。她发明和发扬了吉卜力色。几乎所有的吉卜力动画的上色都由她来操刀,并且她也将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吉卜力。
还有现在世界公认的动画电影音乐大师 —— 久石让。他撰写的那么多闻名遐迩的电影配乐,给吉卜力动画另一种感官角度的升华。
匠人精神是现在很火的一个词。如果要说匠人精神的代表,一定不能少了吉卜力。吉卜力就是通过极致的匠人精神成功的。但是其背后也隐藏了许多危机与挑战。可以说,吉卜力工作室是宫崎骏与高畑勋的工作室 —— 个人色彩极其重,而且精益求精。
如果他们退休或是过世,这个工作室的命运就很难说了。到目前,工作室还是没有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接班人。宫崎骏一而再,再而三地复出就印证了这一点。
当然,吉卜力还是成功的。他向世人证明了匠人精神在短时间内也能获得巨大的成功。并且也揭晓了一种“高投入,高风险”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具体怎么运营,让我们下回再说。
吉卜力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通过不断优化运营的必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