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窠围的夜》所写,无非“船上岸上”。“船上岸上”,汇集了沈从文关于湘西诸水的经验,也是他最为刻骨铭心的一份记忆。这一篇特别的是,叙述者的“我”始终在船上,上了岸的只是他的想象,却因经验的丰富,刻绘入微,细节生动饱满,实景与想象浑不可分。结尾处水面上的渔火,如同“有魔力的歌唱”的不知所自的奇妙声音,更使得意境混茫。沈从文的这一类散文,最适于为“文无定法”作证。 ——赵园
沈从文先生从桃源县沿河而上的第五个夜晚,他所乘坐的小船停泊在鸭窠围。鸭窠围是个深潭,两山翠色逼人,吊脚楼高高矗立在两岸,一切所见所闻让他感动不已,在沈从文先生眼中的鸭窠围,恰如一曲悠扬而素朴的生命之歌……
在这个鸭窠围的两岸高处去水已三十丈上下的吊脚楼,因为水手和旅行者的疲劳与寂寞是从这些吊脚楼中可以一律解除的,所以在沈从文先生的眼中,这是吊脚楼既好看,也好玩。
沈从文先生从黑夜中那固执而且柔和的羊叫声写起,用声音与想象绘制出别样的一夜,而那羊的鸣叫声给鸭窠围的夜晚带来一份淡淡的忧愁。而人们那一组组短对话,勾勒出一幅看似嘈杂,实则和谐的生活图景。而那神龛向空处或另一面贴的一些大小不一的红白名片,红白名片上的人,要么死去,要么有所成就,在沈从文先生平静的语气下,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满怀着“物是人非”之感。人生聚散,如河衔岸,久久不绝,却又东逝不回。
鸭窠围的夜晚有人的谈话声,也有羊的鸣叫声,处处充溢着生活的滋味。或许正是这种最本真的生活之音,才让作者多年记挂心头。
那些水手活的多么艰辛、粗糙,他们那样的生活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却显得如此自然。这样的自然就来自于沈从文先生自身的生命体验,来自他对湘西的人与事的深厚感情。
在结尾处,沈从文先生所描写的水面上的那光与声音,使得这意境更加的空茫与悠远……
而这一切的一切,也就构成了鸭窠围的夜的美好,宁静与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