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学的时候,我不是一个学习很好的人,不对,应该是一个学习很不好的人,但是,我有一点区别于老师口中那些啦啦嘴额,那就是,我在这些啦啦嘴额当中,算是一个比较爱看书的,所以,在作文拿分还是占一定比重的年代,我不至于有几个跑肚拉稀的就排在最后一名。既然提到看书,我并不认为书有好坏之分,我看书的兴趣完全来自于当年的一些不入流的杂志,例如茶余饭后,知音,故事会,尤其后两个,基本是每期必买,有点像买彩票等待开奖结果的感觉,好到日子了,有点小期待。那我想,现在小孩看书的兴趣也一定不是来自于作文大纲,高考冲刺以及新华字典,只是我不知道现在流行的杂志有哪些,是不是会比当年的知音和故事会更精彩,也可能现在都是手机电子书了,反正我是不看了,总之,我觉得带有文字的读物,尽量多看看比不看强,好比电影,对于一个成年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一定一部美国大片的知识量就一定比日本爱情动作电影来的更实用,我说的是成年人,而且是从某种意义上,并不代表我支持。
别想歪了,我说的是产地日本,讲关于爱情的,有动作戏的爱情电影,也好像是一个意思。
我近几年也看了不少书,不管你信不信,我还装模装样的看了两本盗版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点看不下去,当初出发点是想了解一下中国的历史,更主要的是希望以后能在孩子面前装着知识渊博,喝酒的时候偶尔吹两句牛逼,但是,书中内容实在是有点枯燥,有点像历史教材,就不能弄点大白话,让底层渴望知识的老百姓吸取一点文化的养分吗?还有些我看不懂的符号,我还以为是盲文呢,还想用手摸,仔细一看,甲骨文,还跟不上弄点盲文。
有两篇文章是在这几年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是韩寒的一篇高考作文,叫做杯中窥人,作文讲大概讲的是一杯白水,把纸握成团放入杯中,随着纸在水中的变化,反应出这个社会的现象,一直沉到杯底,文章结束,当时看完我就愣住了,这写的也太好了,我回家也尝试了一下,结果,老是想为什么放进去的不是茶叶,放个手纸干什么?喝也不能喝,净浪费水。虽然作文内容有些模糊,但是那是我看到过最好的作文,直到前一阵有一篇文章,网上传也是一篇高考作文,题目叫做尺子,中心思想大概是,一把尺子,可以精确地量出长度,可以说是最公平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子,可是,人间的人情冷暖,让这把尺子失去了应用的准度和公平。感兴趣可以去网上看看,写的这非常好,不知道是出自哪位少年的笔下。
我想,韩寒也好,不知名的少年也好,他们的写作水平能达到这样,一定不是比人多看了几本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参的功效与作用这些,而是一定拜读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就算玉蒲团,我看大有要成为红楼梦一样的名著的趋势,还是那句话,尽量的多看看文字读物,尤其是念书不多的,看书和学习是两个概念,不一定书看多了一定学习好,也不是学习好一定书看的多,反正,两个都很重要,只是书看多了不一定得到表扬,但是学习不好,很容易挨揍。
我以后也希望我的孩子好好学习,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也一定很支持他看课外书,以后他大了,我也给他看看,以前看故事会和知音的选手也能写出流水账,当然,关于日本动作爱情电影的那一段得删去,一旦他问我是什么,也要看,那就太尴尬了,主要我也怕他妈来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