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失和?孩子留守?《荷塘月色》中朱自清的不宁静到底为哪般?

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选入语文课本很多年了,开篇的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引起读者的猜测,先生到底因何不宁静?

清华荷塘边朱自清的雕像

①是时局动荡在内心的投射?

一定是有的,1927年的中国风云变幻,动荡不安,很多文人在此时都无法独善其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他们思考。

此时戴望舒写下了《雨巷》,那个千愁百结的“丁香姑娘”就是作者理想的象征,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诗人与他的理想渐行渐远,直到理想消失在“颓圮的篱墙”,我们从诗歌中读出诗人内心的怅惘,这种怅惘可能就如同朱自清内心的“不宁静”一般。

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朱自清从来没放弃自己对于时代的责任和使命,他一直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考。比如朱自清写于1925年的《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一文,写下了他对种族歧视问题的思考,这篇文章在当下依然有现实意义。

可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他不得不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又不满于现状,所以内心是无法平静下来的。

作者在散文《荷塘月色》中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的思绪变化过程,这种无法摆脱的不宁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内心的折射。

托马斯·卡莱尔说,“未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1927年政治上的灾难使得很多文人去思考,从而写下了打动人心的作品,朱自清也是其中之一,但他的“不宁静”不仅仅与时代有关,还有家事的纷扰。

清华旧照

②“莲子”——“怜子”?我到底惦记着江南的谁?

我们知道解析文本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但更要关照文本本身。

在《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由清华园的荷塘想到了江南采莲的旧俗。于是在写景后引用了《采莲赋》和《西洲曲》两首诗文。

这样的引用绝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文章的文化氛围,还有点明主题的作用。《西洲曲》中的了“莲子”是“怜子”的谐音,由这首诗歌作者感慨“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他惦记着江南的谁?

写这篇文章时,朱自清快30岁了,19岁结婚的他,此时有五个孩子,并且妻子此时有有了身孕。

朱自清在写完《荷塘月色》的第二年写了散文《儿女》。在那篇文章中朱自清交代他带着妻子武仲谦北上时把两个孩子——阿九和转儿留在了江南,由母亲帮忙带着。

留守在江南的孩子也吵嚷着要到北京去,可是限于条件却不能成行。妻子常常因为放不下那两个,而独自暗中流泪。

在这样的月夜,看着眼前的孩子想起留守在家乡的孩子恐怕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恐怕朱自清先生此刻内心的波澜也与孩子有关。

“只为家贫成聚散”,写《荷塘月色》时,作者内心一定是惦记着江南的孩子们的,所以说这篇文章中的文眼——不宁静,还因为作者朱自清先生与孩子分别后的思念。


③父亲的背影是朱自清永远的牵挂。

我们读朱自清先生写于1925年的背影,虽然极力想表现父慈子孝,但字里行间还是读出作者和父亲的隔阂。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可见他们分开的时间之长。然后作者回忆起与父亲相见的情景:那时候“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父亲安慰我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其实父亲这句话是安慰朱自清也是宽慰他自己的。朱自清父亲朱鸿钧1915年在徐州任榷运局长,有点小权力之后就有了小心思,于是在当地又纳了个妾,后来被扬州的一个潘姓姨太太知道闹到单位,拔出萝卜带出泥,查出了其他问题,最后被撤职。

这事儿,还被当时的新闻媒体《醒徐日报》作为头版头条进行了系列报道。朱自清71岁的祖母受不了打击去世,朱自清为了缓减家里的经济压力,苦读,提前一年从北京大学预科班毕业。

失业之后的朱父心情不好,一方面像传统的封建家长那样要控制已经工作的朱自清的经济,另一方面对朱自清的妻子武仲谦各种挑剔。

朱自清写过一篇《笑的历史》,里边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嫁入夫家后,丈夫在外面工作,公公失业,靠举债过日子,心情常常不好,一家人都过得非常压抑。

女子在娘家极其爱笑,到了婆家因为爱笑经常被失意的公公训斥,所以逐渐变得郁郁寡欢。

文中的女子原型就是武仲谦,因为妻子经常被父亲无端责难,经济被父亲控制,以及新旧知识分子的观念迥异等问题,朱自清和父亲的矛盾越积越多,最后爆发,甚至一度曾断绝父子关系。朱自清到清华大学工作,把妻子接到了身边。

后来父亲给朱自清去信,写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这其实是父亲向朱自清示弱,读完父亲的信,朱自清先生感念父亲的种种好处,抓住父亲送他北上时买橘子时的“背影”,写下了有名的叙事散文《背影》。

朱自清三弟朱国华在回忆他的父亲读到哥哥的这篇文章时说:“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光彩。”

也是这篇文章,父子和解。但还是聚少离多,此时,在这样的夏夜,作者面对眼前的荷塘和月色,触景伤情,一定想起了家乡以及家人,尤其是他的父亲。

“知人论世”是解读文章的一种方法,好风联系朱自清先生的经历,结合他其他的文章,探析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一文中内心不宁静的原因,不到之处望方家指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386评论 6 47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93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851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953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971评论 5 36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784评论 1 28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12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6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14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744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858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79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8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05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78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245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90评论 2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