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上对成本是有两个概念的。
一是机会成本,指作出选择而放弃的东西。比如你有10元钱,吃一个盖饭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抽一包烟。
二是沉没成本,指的是已经花费了的东西。因为已经用掉了,它不属于你了,所以沉没掉了。
还有一个延伸的概念,就是只有作选择才有成本,没有作出选择是不存在成本的。我们平常算帐做什么事情要投入多少,那个不属于经济学上的成本。
今年做了很多决定,作选择是个很痛苦的过程。害怕决策错误对未来造成重大损失,还怕决策错误他人的怪罪,同时也是自己能力差的表现,总之选择错了会让人受不了,所以大部分人都排斥、迟疑、害怕做决定。比如吃饭说随便。
做选择应该是简单的事情。把优势缺点摆在面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很容易就能找到对自己有利的方向。
可是做选择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人的知识、见识、能力往往有缺陷,或者接触的信息不全面甚至错误,往往就容易选错。更何况人不是电脑,常常是非理性在其中起很大作用,不能做到客观分析。
感谢父母从小到大没有过多干涉我,也比较尊重我的选择,成长至今,绝大部的都是我自己在做选择。
细细回思过往,我做了很多错误的选择。
我总结了下自己做选择的几个参考点:
1)跟随大众。我至今没有做过任何出格的选择,都是随主流。有人说随主流是最安全的,因为法不责众又因为聪明人还是占大多数还因为特立独行受到的非议太大。慢慢明白其实聪明人还是占少数,比较有钱人也是少数。当然随大流并没错,错的是我盲目的随大流,没有做过认真思考。
2)断章取义听专家的话。专家说话往往是用“…但是…”,还有一个取中间值的结论,好的专家永远不会斩钉截铁的倒向一边,因为这个世界就这样,它远远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黑和白是极端,中间都是模糊不清的灰色。人还有一个缺陷,就是不注重客观,只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最后还能自证预言。
3)非理性的保守。害怕一丁点麻烦,永远推卸负担,只求舒服。这是人类的通病。
我最无法原谅自己的是,学了经济学还在被这些非理性所左右。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可是总对失去耿耿于怀。机会成本的概念明明就在眼前,可一到做决定就抛之脑后。
做选择应该没那么难的。选择了A,就会放弃B,放弃B的代价是否高过A,有没有真的需要选择A。很容易就能选的。一旦选择了,无论结果,绝不后悔,因为后面没用,并不会给损失减轻一点点,只是徒增烦恼,唯一能做的就是吸取教训。
按照这种说法,我也没必要太纠结,错过的选择无法再重新调整,唯有保持平常心。接下来的选择好好把握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