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留学日本始于1898年至1945年为止,共有留日学生512位。按照县(市)分:瑞安(包括今文成)167位;平阳(包括今平阳、苍南、龙港)147位;永嘉(包括今鹿城、瓯海、龙湾、永嘉)106位;乐清86位;泰顺3位;玉环(包括今洞头)3位。占比分别为:瑞 安33%、平阳29%、永嘉21%、乐清16%、泰顺0.5%、玉环0.5%。
温州留学日本具有五大特点:一是学生群体呈现出明显家族性;二是留学学费以自费为主,官费(公费)为辅;三是留学所学的学科专业大多数是军事、社科类(商科、法政、师范),自然科学(机械、农学、医学)比较少;四是从学制上看,参加短期培训、专为中国留学开办的学校比较多,就读日本学制的学校比较少;五是留日高峰有二个时段。
一、全国性留日学生研究
一是有关《留日学生名册》研究。主要有浙江工商大学吕顺长、日本大学理工学部周一川、南京大学魏善玲、江西师范大学石嘉等。(1)吕顺长著有《清末中日教育文化交流之研究》《清末浙江与日本》二本专著及《清末浙江留日学生名录》等文章。(2)周一川著有《近代中国女性日本留学史:1872-1945年》一书及《日华学会编民国时期“中国留日学生名薄”的史料价值》《民国时期留日美术学生的名单汇集和史料分析(1923-1925)》《近代中国留日学生人数考辩》等文章。(3)南京大学魏善玲著有《抗战时期沦陷留日学生的结构分析》《清末出国留学生的结构分析(1896-1911)》。(4)石嘉著有《日华学会与留日教育》《民国时期的警察留日教育(1928-1945)》等文章。上述研究各有侧重,吕顺长在时间上侧重在1898年至1911年,地域上侧重于浙江省研究。周一川、石嘉在时间上侧重在1927年至1944年,研究内容侧重于专业领域研究,如女留学生、美术专业学生、警察专业学生等研究。魏善玲在时间上跨度比较长,研究内容多以宏观数据分析研究为主。
二是有关地方区域性留学学生研究。以一个省或一个地区为研究对象,也有以一个特定时段为研究对象。洪亮的《清末福建留日学生研究》,韩悦的《日伪时期的山东留日学生研究》,石雯雯的《伪满洲国的留日教育研究(1932—1945)》,张瑞的《清末湖北留日学生与地方文教事业》,李波的《清末民初江苏留日学生与江苏近代化研究》。
二、浙江全省留日学生研究
一是浙江省辛亥革命史研究会、浙江省图书馆编的《辛亥革命浙江史料选辑》(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1年)一书中,根据《浙江潮》及《清国留学生会馆报告》(第一次到五次)相关内容,编写了《浙江留日学生调查录》一文,以表格形式整理统计了浙江籍贯的留日学生信息,包括姓名、年龄、到日本时间、就读学校等信息,统计时间段为1898年至1906年。
二是吕顺长的《清末中日教育文化交流之研究》《清末浙江与日本》以《浙江潮》(1903年之前)、《清国留学生会馆报告(第一至五次)》(1902-1906),留日学生监督处编辑《官报》的《中国留日学生名册》(1906-1910)为基础,系统地统计分析了浙江留日学生人数、生源组成和地区分布、留学学校和专业分布,总结了浙江留日学生对近代浙江教育影响和贡献。
三是杨莹、黄秋宁等以《浙江潮》为基础,以不同角度、不同视角分析了留日学生与东亚局势、宣传传播等。如,杨莹的《<浙江潮>所见清末留日学生的日本及东亚局势认识》,黄秋宁的《论<浙江潮>与清末浙江地区公共空间的孕育》,吕旸的《与其科教传播研究:一份置身于廿世纪世界潮头的留学生期刊》,王从节的《<浙江潮>对浙江行省形象的媒介建构》,王可珍的《<浙江潮>与二十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的舆论宣传》。
四是姚媛的《民国中期浙江籍留日学生之研究》,以日本法人财团•日华学会学报部编辑《中华民国留日学生名薄》(1927年至1944年)为基础,统计分析了1929年到1940年浙江籍留日学生有2422人,并对同期留学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就读学校和专业。
三、温州地区留日学生研究
一是胡珠生先生的《学生留日形成高潮》(《温州近代史》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0年9月)和《温州早期留日学生》(《胡珠生集》黄山书社2008年10月)。《学生留日形成高潮》一文以《浙江潮》的《浙江同乡留学东京题名》和《清国留学生会馆报告》为基础,整理统计出1898年11月至1904年11月期间,温州籍留日学生共计63人,1905年至1911年期间,温州籍留日学生共计72人,1898年至1911年合计共有温州留日学生135人。文章包括每位学生的姓名、到日本时间、学费费别、就学学校、毕业时间等信息。《温州早期留日学生》一文也是以《浙江潮》的《浙江同乡留学东京题名》为基础,重点介绍了《浙江潮》刊登温州籍留日学生文章及在日学习生活情况,附录了《温州留日学生表》(1898年11月至1904年11月)。
二是俞雄的《清末温州留学生人数考》(《鹿城文史资料》第14辑)一文,对《浙江留日学生调查录》(《辛亥革命浙江史料选辑》浙江省人民出版社1981年),胡珠生编辑的《温州留日学生表》(1898年11月至1904年11月),章志诚、郑立于《温州留日学生》(台北《温州会刊》 第14卷第4/5期合刊),《清代留学生名录》(《温州市教育志》1997年)进行名单核对甄别,剔除了重复统计的11人,同时增补了23人,统计了1896年至1911年期间温州留日学生为148人。
三是以温州下辖的县(市、区)为研究对象。(1)王维奇的《二十世纪前半叶瑞安籍留日、留欧、留美学生简介》(《瑞安文史资料》第十辑,1993年)一文,统计了1896年至1949年期间的瑞安籍留日学生共有88人。(2)倪德西的《乐清晚清民国时期留学生名录》(《乐清华侨志》),统计了晚清民国时期,乐清籍留日学生共93人。(3)陈肖栗的《清末民初平阳留日学生考》一文,以《浙江同乡留学东京题名》(《浙江潮》)和胡珠生的《温州留日学生名录》(1905年至1911年)为基础,整理统计了平阳籍留日学生27人。(4)林勇《苍南籍近代留洋学生考略》(《苍南历史文化》2012第3期)一文,以胡珠生《温州近代史》的留日学生史料为基础,辅以地方志人物介绍,重要介绍了苍南籍的留日学生。(5)平阳蔡新祥的《清末民初浙江留学潮,平阳近代留日学生众多》(“光明人家”公众号,2017)利用新史料、新研究成果系统地分析整理平阳县(包括今平阳、苍南、龙港)留日学生信息。
四是学生学术研究成果。(1)谢佳静的《留日学生与温州教育近代化研究》一文以胡珠生的《学生留日形成高潮》《温州早期留日学生》,《浙江留日学生调查录》《清代留学生名录》等为基础,分析了温州留日学生(1896至1911年)对地方教育近代化的影响和贡献(《温州史学论丛》第2辑,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2.10)。(2)张婷的《温州乐清籍海外留学人员研究》以倪德西的《乐清晚清民国时期留学生名录》为基础分析了乐清籍留日学生留学历程、特点等(《温州史学论丛》第2辑,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2.10)。
综上而论,温州留日学生研究时间段以晚清为主,涉及民国时期比较少,时间上全覆盖近代更少;研究资料以引用为主,真正以第一手资料(原始名册)为研究对象极少;以县域为单位进行研究比较多,覆盖全温州地区相对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