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法国电影《阿德尔曼夫妇》,2017年
作家写作是需要素材的,素材来自生活。把生活中的故事告知于世界,难免就会伤了某些人的心,甚至得罪某些人。
法国电影《阿德尔曼夫妇》(2017年)中,维克托以他母亲为原型创作了一部小说,讽刺了那个富有、专横、暴躁,控制欲极强的女人。维克托的母亲看到儿子的书后,因失望、沮丧而自杀。维克托为此非常内疚。
西班牙电影《杰出公民》(2016年)中,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丹尼尔的作品很多都是根据故乡的人和事创作的。一个男人看了丹尼尔的书,坚定地认为书中一位人物的原型就是自己的爸爸,因而强烈邀请丹尼尔到他家吃饭。
但是,他对故乡的人和事的描写也成为某些人攻击他的口实,画家罗梅罗骂他靠诋毁自己的同胞发财,是欧洲人的走狗,等等。
文学创作虽然来源于现实,但毕竟不是现实。对此,丹尼尔故乡的人根本理解不了。
(22)电视剧《家庭秘密》,2015年
大作家的作品有没有可能是别人写的?还真有。电视剧《家庭秘密》(2015年柳国庆执导)就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故事。
出版社编辑跟刘若冰是好朋友,编辑来刘若冰的城市出差组稿,顺便看望刘若冰夫妻。刘若冰因老婆生病在医院陪床。刘若冰让编辑住在自己家里。
刘若冰也是一名编辑。张自强的稿子,寄到他们编辑部,刘若冰爱不释手,就抄了一份放在自己的书桌上。
编辑在刘若冰家吃面条,不小心弄脏了书桌上张自强稿子的第一页,就是写有作者名字的那一页。
编辑把这一页扔进了垃圾桶。之后看见了张自强的稿子,惊呼真是神来之笔。编辑误以为这是刘若冰的作品,就以刘若冰的名义发表,让刘若冰一举成名。
关键是,小说出版后,刘若冰曾向外界声明,自己并非原作者,可惜他的话当时没有人相信。
(23)电视剧《成化十四年》,2020年
书粉和剧粉打架,谁最高兴?可能是导演。
很多电视剧都是根据网络小说改编而来,如果电视剧的改编严重偏离原著,书粉和剧粉打架就自然了。比如,2020年电视剧《成化十四年》播出后就是这样。
但是,粉们请注意了,没准你们都中了导演的奸计。
实际上,让书粉和剧粉打架可能会极大地提高电视剧的卖点。历史证明,这已经成为编剧或导演的惯用伎俩。
不止导演,网络大咖们也精通此道。所以,俄乌冲突、学历作假、教授人设,诸如此类的一切一切都可能也必须引起论战。理虽然没有越辩越明,但流量肯定越辩越多。
(24)电视剧《消失的孩子》,2022年
2022年湖南台播出的《消失的孩子》是一部悬疑短剧。单元301室和单元302室这两套房子有一面墙是共用的,许安正装修时将两套房子打通,从而实现自己侵犯林楚萍的目的。
打通一面墙是可能的。比如2005年黄宏等在央视春晚表演的小品《装修》中,黄大锤三几锤将两家共用墙砸透。《装修》的现实版也能在新闻报道中听到不少。
关键是,这个通道靠两个柜子连接。许安正家的没问题,林楚萍家的就有问题了。柜子的背面有门,用的人没发现,还可说是粗心。如果柜子是空的,也问题不大。如果柜子里装了很多衣服,许安正进来后再出去,想恢复原样就难了。如果许安正把柜子恢复好,然后走门呢?也不是不行,但门想要反锁就不行了。
一个犯罪情节的设计要出人意料,又要合情合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是为什么阿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被称为神作的原因。
(25)电影《后天》,2004年
全球气候变暖了,为什么要警惕极寒天气的到来?
按照古气候学家的观点,在过去90万年中,地球大约每隔10万年左右会出现一次冰河期。在冰河期,地球气候极寒,不适合人类生存。
地球上冷暖气候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很大程度上与“温盐环流”有关。
“温盐环流”,是指原先在北大西洋格陵兰岛附近,寒冷而盐度较高的海水因为较重而下沉,形成向南的深海海流﹔与此同时为了补充下沉海水,南方的温暖海水被拉向北大西洋,形成暖流,而正是暖流给欧洲高纬度地区带来温暖的气候。
美国2004年上映的科幻电影《后天》的故事就是基于“温盐环流”。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层融化后流入大西洋,导致海水稀释变淡,使得“温盐环流”停止流动。于是一系列可怕的后果出现了:海洋温度急剧下降,威力骇人听闻的飓风将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迅速空降南下,再加上海啸和大冰雹,北半球发达地区转瞬变成酷寒的人间地狱——地球上又一次冰河期突然降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