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改到底是改什么?
答:这个问题需要从不同的认识程度上回答。课改表面上看是改课堂结构,是少讲多学,实质上改变的是教学关系,也就是在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理念下,重构新的教学关系,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但从本质上来说是改变教育教学思想。一节课究竟看什么?我以为要看到课堂背后的两个支撑,即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对学生生命成长方式的认识,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那么,课改则变成了对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考验。
2. 如何理解课改就是改人?
答:当我们说课改是改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时,实际上它就是在改造人。然而,很多学校至今还把课改理解成改结构、改方法。当然,改总比不改强,但要真正让课堂完成质变,实现课堂革命,仅仅靠改“技术”(课堂结构流程、教学方式方法)是无法抵达最终目的的。改人,其实意味着的是教师要敢于转变角色成为“新教师”。那么,能不能完成这个“角色”转变就是对每一个教师的严峻考验。如果这个“角色”不改变,说到底仍然完不成课堂的本质变革,完不成课堂革命。
3. 教师要完成真正角色的转变,很难吗?
答:是的。
一方面,教师受旧有教育教学经验和观念的支配,缺少“自我否定”的勇气和智慧;另一方面,应试教育的现实性和功利性让很多教师不敢轻易去改变;同时,传统的教育教学不习惯于“放手”和“信任”学生,唯恐一旦让学生动起来不好管理,不能不承认中国教育缺少一些“人本”情愫和“人文”关怀。但更重要的,我们的大多数教师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他们习惯于用应试教育的旧观念去否定课改,原来的思想体系和知识体系成为他们接受新课改理念和高效课堂的拦路虎,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所知障”!
4. 为什么说有些教师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
答:教育即“人学”。也就是说教育必须首先从儿童出发,或者说,唯有儿童才是真正重要的课程。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一旦离开了对儿童的研究、认识和发现,则无法称其为教育!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枷锁下,我们缺少对学生的尊重、研究、认识、发现,我们一味地研究书本、教法、教学目标等,因为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存在,忘记了成人和儿童的差异性,而让教育失却了“人性”,让教学失却了“情感”。我们有太多对学生的强制、要求、替代、包办,而缺少对学生的信任、放手、激励、点燃。教育要回到“人本”、“学本”、“生本”上来,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让成长发生在学生身上、让发展发生在学生身上,我们必须清楚,无论你的愿望有多么的美好,无论你有多大的能耐,谁都不可能代替儿童生活和成长。
其实,当教育一旦回到“学生”和“学习”,就对传统的应试教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挑战,就会颠覆传统教育学、心理学的许多固有认知,这就是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掀起课堂革命”,“打造高效课堂”的原因。所以说,课改也在书写当下的“新教育学”。
(摘编自中国教师报培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