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看懂格式塔心理学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知觉到的东西要大于眼睛见到的东西;任何一种经验的现象,其中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具有关系。

由此构成的整体,并不决定于其个别的元素,而局部过程却取决于整体的内在特性。完整的现象具有它本身的完整特性,它既不能分解为简单的元素,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元素之内。就像一辆自行车,它由轮胎,链条,车架构成,轮胎与链条和车架都有关系,链条也与轮胎和车架都有关系,由此,这些部分组成了这辆车,但这辆自行车又绝不是轮胎,链条和车架的简单组合,这辆车有新的特性,例如它会被人骑着向前跑,这是1+1>2的效果。

顿悟

心理场与物理场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却是两者结合而成的心物场,同样一把老式椅子,年迈的母亲视作珍品,它蕴涵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而在时髦的儿子眼里,如同一堆破烂,它蕴涵着在女友面前陷于尴尬处境的危机。

知觉涉及的比较和判断。

人的眼睛倾向于把任何一个刺激式样,归纳为在现有条件下,最简单的形状。

人们一直认为知觉是思考的产物,而格式塔心理学中对视知觉的研究则给这种传统的知觉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视知觉从一开始把握的材料就是事物粗略的结构特征,因此对三角形形状的把握,并不是由高级的抽象思维决定的,是由一种比负荷简单地记录个别细节能力更低级和更为直接的能力完成的。

苛勒相信,黑猩猩表现出的顿悟和问题解决能力与桑代克所描述的尝试与错误学习是不同的。苛勒批评桑代克的工作,认为桑代克的实验条件是人为的,只能让被研究的动物表现随机行为。苛勒指出,桑代克迷箱中的猫无法了解整个逃出机关(整个情境中的所有有关因素),因而只能表现尝试与错误反应。

同样,迷津中的动物不能看到整个模式或模型,它每次碰到的仅仅是单一的胡同。因此,动物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每次尝试一条道路。以格式塔的观点来看,为了形成顿悟学习,有机体必须能知觉到问题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习:问题的整体支配部分。

重复不会导致创造性。问题的解决过程应该从整体走向部分,而不是部分走向整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