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这本书读完了,读完后,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我从来没有这样细致的读过一本书,读出了感动,读出了惭愧。觉得自己也是一名教师,可和于漪老师相比相差十万八千里。作为教师,她深知教育的内涵,教师的分量,她酷爱教育,更爱学生。她的格言是:“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她业精于勤,用心育人,最痛恨是对学生不负责任。她严以律己,做人在先,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到。
一个个故事历历在目:“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教育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等,感触颇多:
读后感一
于老师告诉我:用语言粘住学生。
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粘力”就是牢牢吸引学生的魅力。首要的问题是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和独特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
书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好什么啊?他讲了一百五十多个‘这个’,其他我什么也没有听到”,这是一个调皮的男孩子在听完一位著名专家的报告回答于老师的一句话,这句话让于老师敏锐地感觉到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不注意教学语言,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于是,于老师从自己教学语言的不足出发,努力克服了罗嗦、词汇贫乏、语病。教学语言的改善,使得于老师的语文教学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教学语言也同样是面临很多问题,课堂语言贫乏,也有口头禅,语言不够幽默,肯定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语文老师的语言要力求精炼,这点我还有许多要改善的地方。教课时做到“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学生听起来就会愉快。
读后感二
于老师在书中写到:“读书要会读,如果终日读书,学而不思,其实算不得读书,只是”对书“而已,面孔只对着书,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回顾与反思是我必修的功课之一。课前孜孜不倦地钻研教材,虚心学校和借鉴别人创造的有益经验十分重要,而及时并持之以恒地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也至为重要。”当我读到这一段文字时,在想:我的课堂改革为什么进行的那么缓慢?此刻我顿悟了:如果我只是“对书”而不思,那就只是劳倦眼睛,收获不多。如果学而思,学一点,消化一点,即使时间零碎,日积月累,真才实学也必大有长进。今后在教学实践中,每上完一节课,我都应该问自己几个问题——这节课我达到教学目标了吗?学生学会了什么?是不是在一堂课上都照顾到了每一个同学?要想改变课堂,就要进行课后反思,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足之处需要改正。
读后感三
当读到《拷问感情与责任》,觉得于老师管理班级是很有办法的。要带好一个班级,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必须对学生满腔热情,满腔爱,不是对于少数,而是对所有学生。
对学生的感情问题,来不得半点虚假,对学生丹心一片,情深似海,就不会言语不逊伤学生的自尊。学生是有尊严的,岂能冷嘲热讽伤学生的心!师生之间有真诚相待。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国家的宝贝,当然也应该是我们教师的宝贝。所以我们老师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作为老师教育好每一位孩子是我们的责任。
每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是活泼泼的生命体,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培育他们成长、成人、成才,首先得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有深入了解他们的知识世界、生活世界、心灵世界,在关键处引导,坚持正面教育。
几十年来,我也教过各种类型的学生,面对这些丰富的“书”,我也一本一本认真读,一点一点学习、领悟,逐步懂得师爱的真谛,也品尝到亦师亦友的无穷的乐趣。
读后感四
于漪老师在语文教育中十分重视以美塑美,以美育人。她把审美教育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发现美。
著名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到处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首先要善于鼓励学生做美的发现者,要把学生带出课堂,引入大自然,带进社会大千世界,引导学生以敏锐的眼光发现大自然里的名山大川,风花雪月的美丽景色。
就像我们跟着互加上的二十四节气课一样,把孩子带进大自然去观察植物、昆虫和动物。当他们发现一朵小花是什么颜色,几个花瓣,什么形状,发现大自然中的美丽、奇妙时很开心。
二是感受美、欣赏美。
于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善于引导学生感受,欣赏课文中的人物美,景物形象的种种美:或激扬斗志的壮美或悦情怡性的优美,或催人奋进崇高美,或令人断肠的悲剧美,或发人深思的喜剧美。通过感受美、欣赏美,提高了学生辨别真伪、区别美丑、识别善恶、鉴别优劣的审美能力。
三是表现美、创造美。
在学生发现美,感受、欣赏美的基础上,利用学生已有的审美积淀,尽量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去表现美、创造美。这个过程,不仅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的最佳过程,而且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最佳途径。我在这方面还达不到于漪老师的境界,还需要以于老师为榜样,先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也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老师。
谨以刘国正先生祝贺于漪老师从教40年的五律作为结语:
风雨崎岖路,
书灯四十年。
文心传要妙,
教理跻崇巅。
海阔鱼之乐,
秋高霜逾丹。
已欣桃李遍,
九畹更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