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追求吾道一以贯之;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追求一呢?在我看来,这个一叫做美德背后的美德。究竟是哪一个美德催生了所有世间一切美好的行为?过去我们经常提到彼得·德鲁克的一句名言:管理就是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人的善意。但是善意这个词显得太过笼统,究竟哪方面的善意才是我们需要去激发的?在《终身成长》这本书里能找到一个接近答案的答案。
《终身成长》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做《Mindset》,Mindset就是思维模式的意思。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她把我们所有的成功与否、我们的行为习惯、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事业等等最重要的要素都归结为我们的两种思维习惯的模式,一种是固定型思维,一种是成长型思维,非常具有说服力。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什么叫固定型思维,什么叫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最本质的含义是他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不变的。不要小看这一句假设,当我们每个人相信自身的才能是不变的时候,它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那固定型思维的人都有哪些表现呢?包括他急于证明自己,他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给别人看。所以对于固定型思维的人来说,他这一生最重要的主题词就是证明。你看电影中所有的大反派,到最后无一不是为了向自己的父亲证明、向当年伤害过自己的恋人证明、向自己的母亲证明、向周围的人证明,证明自己的价值感和存在感,因为他相信这个东西是不变的,所以他急于证明。
固定型思维的人还爱生气。为什么很多领导把他跟员工之间的不同意见视作是一种冒犯呢?因为他觉得我有我固定的水平,你有你固定的水平,你用你固定的水平来挑战我固定的水平,这就是大逆不道,这是挑战我的权威,所以会出现特别多的办公室斗争和政治,这些东西的背后就在于他们相信自己的才能、水平是永远不变的。
固定型思维的人还易挫败、讲排场。樊登老师有一次在外地演讲,有一个书友问他:“樊登老师你为什么没有架子呢?”樊登老师很意外,他说他为什么要有架子?他说,我觉得但凡有点成就的人都应该有架子,都带着几个助理,走哪都要讲究吃、讲究住,你看你跟我们在路边吃路边摊,你都不觉得不好意思。樊登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因为他觉得他就是适合吃路边摊的那种人。后来读完《终身成长》这本书以后,他才发现成长性思维的人是不会讲究排场的。
为什么呢?
引起成长性思维的人会觉得这才哪到哪啊,这才刚刚开始,这个世界大到有那么多东西要探索,你为什么要用那些排场、那些前拥后呼的助理、用住什么样的酒店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呢?这就是固定型思维的人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呢?成长型思维是他认为自己的基本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刻意练习》是我们获得成长型思维一本非常重要的工具书。那么当你觉得你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有什么好处呢?比如说这一类的人不怕丢脸。上台举手发言说错了,没关系,被大家嘲笑不要紧,为什么?我在学习。我们小时候学中文学的比较快,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学中文的时候说错了无数次,不要紧,没关系,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后来我们学英文为什么那么难?甚至很多人学英文都是关起门来不让别人听到,因为他觉得怕丢脸。他总是在掩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成长型思维的人和固定型思维的人在这一点上是完全不同的,而且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有大局观,会不断地向前看。
举个例子,比如说你这一天早上起来出门,发现特别倒霉,车上被交警贴了罚单,到了办公室发现迟到了,被老板骂了一顿,跟别人开会又发生了争执,自己的意见又被领导否掉了,晚上回家又跟男朋友大吵了一架,这时候你会怎么做?这时候你就能看出来固定型思维的人和成长型思维的人的区别,固定型思维的人第一反应是今天水逆,今天糟糕了,今天诸事不宜,我今天就不该去或者我这人就不会跟别人沟通,没办法,我干脆换工作吧,这些东西都不适合我,你看,他有一系列负面的情绪产生,他认为这一天真的太糟糕了,我能够避免就避免。
但是,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怎么想?会想我以后停车要注意,我要把自己的时间管理抓起来,我上闹钟要上的稍微早一点。为什么开会的时候领导要否掉我的意见呢?是不是我表达的不够清楚?我什么时候找机会再跟领导表达一下?还是说我从领导身上能够学到什么更重要或者更正确的方法?这才是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去思考问题的角度。
事实上这两种人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甚至就生活在我们的体内。我们不够把一个人就分成他一定是成长型,他一定是固定型,就好像孔夫子说君子和小人的时候,君子和小人不是社会上的两种人,而是我们体内的两种不同的状态。所以我们不断修炼的过程是不断增加我们体内君子的成分,减少我们小人的成分,这时候你才会由一个懵懂的孩童变成一个有责任感的成人。
那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也一样,就是在我们不断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要不断去激发自己对于成长型思维的认知,并且刻意训练自己用成长型思维来面对我们的生活,这时候你才会发现你的消极情绪在逐渐的减少,而积极情绪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