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一家大公司日常工作费用开支很大,公司经理为了降低费用开支,想出了一个办法。他雇了一位面孔冷酷、资历很深、有会计工作经验的人。经理让这位会计师坐在前面有玻璃窗的办公室里,这样,他就可以看到在他前面办公的所有的员工。公司经理告诉所有的员工说:“他是被雇来检查所有的费用帐簿的。”
每天早晨公司职员都会把一叠费用帐簿摆在他的办公桌上。到了晚上,他们又来把这些帐簿拿走交给会计部门。然而这位被请来的会计师根本未曾翻阅过那些帐簿,但是所有的员工都不知道这回事。
奇迹出现了,在会计师来公司“检查”帐簿的一个月时间内,公司所有费用开支降低至原来的80%。但是实际上,这家公司请来的会计师每天并没有检查帐簿。
很神奇吧!
很多电影、电视剧里面,很多职场桥段里面都会有这样类似的桥段,老板或者主管在独立的办公室里。办公室和员工工作的格子间隔着一道很大的玻璃,平时都是百叶窗关着,要是什么时候百叶窗开了,员工们都会摆出一副努力工作的样子,百叶窗一关,大家都长舒一口气。
这样的一个现象是“自我参照效应”。
故事中,公司请会计师这一客观事实,引起公司员工的神经冲动,开始产生心理活动,感知到“检查”,对“检查”做出整体反映,就是要进行自律,不能胡乱开支。
所谓“自我参照效应”,就是指我们在接触到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或者事情时,最不可能忽视或者出现遗忘。
这种效应也阐述了生活中的一个基本事实:我们对自我的感觉处于我们世界的核心位置。
由于我们倾向于把自己看成世界的核心,因此我们会高估别人对我们的行为的指向程度。
意思就是,我们经常把自己看成是某件事情的主要负责人,而实际上我们只是在其中扮演一个小角色。
就好像,我们刚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很牛,别人都低于自己,而目中无人。但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工作经验增加了,也逐渐适应了工作和社会。
这个时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发现,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无知、高傲和自大。
这么看来,还真是。
记得曾经的我,当初和一些老同志一起工作的时候,偶尔会被说,大学生就应该怎么怎么样。很反感这样,那个时候会想,为什么大学生就得什么都干,什么都要负责呢?
实际上,除了有那些老同志为了偷懒,推卸责任以外;更重要的,还是自己有那种“我很强”、“你们不能支配我”的感觉。
现在想想,逞一时之气,看不惯,即使上去吵架,吵赢了,又能怎么样呢?
年轻人应该的是赚经验,赚价值,而不是跟他们争口舌之利,以显示自己的优势,何其幼稚可笑!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