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的文章“将BUG激活”(见下方链接),激活了我若干BUG,也给了我若干启示。按老师的要求将文章读了三遍,每读一遍都会发现不同的BUG,得到不同的启示。
第一遍读时忍俊不禁,多次笑出声来,因为太生动形象,也让我很自觉就对号入座:我是只懒臭虫,听不懂也不问;我也是只脸皮薄的臭虫,不好意思提出问题,现在知道了爱面子比懒更可怕;我更是一只“时时迷糊”的臭虫,警醒于“时时迷糊”原来是从来没清醒过,让我幡然醒悟:一直满足于“大体明白、差不多就行了”的自己是多么可悲可怜。
读了第二遍才知道原来为验证“凯利的三维理论”所做的“玛丽为什么对小丑笑”的研究者是麦克阿瑟,我读书学习时一向会聚焦所谓的重点,为占有知识而学习,从不关注细节和来龙去脉,导致所学的内容都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难以形成系统,因为缺乏具体的情境性,也难以进入长时记忆。
读了第二遍才知道协变原则背后的逻辑是科学实验的逻辑,终于找到每次看这部分内容总是感到头痛的原因,因为一向缺乏逻辑,所以每当涉及逻辑就会自动回避,越回避越恐惧。写到这里,才发现自己不知道什么是科学实验的逻辑,翻出心理咨询师实操课的笔记,科学实验的逻辑应该是老师多次强调过后的:假设——理论——实践。
读了第三遍才知道理论的重要性——理论能极大的提升我们思维的严谨性。也终于明白自己思维的不严谨,原因不在别处,完全是因为自己平日只是死记硬背、从来没有认真扎实地理解、领悟理论。
读了第三遍时,才发现自己对归因三原则掌握的并不扎实。特将三原则学习归纳如下:
为写文再读文章时,才发现老师比喻之贴切、描述之生动:
人人都带有大量的臭虫,只不过平时它们以蛰伏的状态存在,看不见也摸不着。
抓到这些臭虫的第一步就是将其激活,让它动一下!
也再次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像我这样的学生就是将学生的臭虫激活的人,至于抓臭虫那活儿我是不能干的,否则就是越俎代庖,替代学生成长或将其成长的权利剥夺。
身为学生,能有这样的教师谆谆教诲,唯有认真学习,努力去抓被老师激活的臭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