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杨子人到中年依然孜然一身。漂亮能干,有房有车,还有一笔不菲的收入。年过四十却仍然不输二十几岁的小姑娘。四十岁之前,杨子谈过三次恋爱,都未开花结果。于是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职场上的厮杀拼搏中,她用自己前半生的努力换来了现在别人眼里羡慕的上等生活,闲暇之余学插花,学书法,去旅游,做美容,练瑜伽,让自己由内而外温润如玉波澜不惊。
我好奇,你一个人不会孤单吗?她说,怎么会,我一路忙着成长哪有时间孤单。有底气的人内心总是充盈富足的。
杨子是幸运的,至少在所谓的“大龄剩女”面前,她有一对开明善解的父母,为女儿的单身担忧却从不“逼婚”。她活在当下却不畏惧将来。可这世上的“杨子”毕竟是少数,又有多少父母在婚与不婚的道路上与儿女博弈,甚至以死相逼,不杀出一条血路誓不罢休。
常听楼下的大爷大妈们集聚津津有味的探讨着:老张家的女儿今年结婚了,女婿年薪多少,是干嘛干嘛的。老王家的儿子都三十好几了还没对象,八成是有毛病。你家孩子结婚了吗?人家都结了你家怎么还没结?是啊,人家的都结了你家也得结啊!有句话叫:人言可畏。闲言碎语可以把你泡在吐沫中万劫不复。毕竟大多数的父母是要“面子”的,里子可以不要,但面子是一定要守住的。所以可以出现因为自家女儿的年龄问题自觉低人一等,所以为了别人家的孩子都结婚了我家也得结死拼到底,只要你结婚了就好,只要不被闲话就好。
不久前看到一则新闻,标题是“因为30岁没结婚,却伤害到了父母”,大抵是一位三十岁的王姓姑娘一直未婚,父亲因为工作上的一点冲突被单位的陈姓同事抓住这个“短处”不放,咄咄逼人道:你女儿三十岁了还不嫁人,丢不丢人?不结婚,还不丢人吗?王姓姑娘气氛的回喷到:我不吃你的喝你的,用你养了吗?最后甚至闹到发生肢体冲突,父亲报了警,姑娘被气到住院。我不禁笑了,不结婚都可以伤害到父母,那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小时候学习不好伤害到父母的用心良苦,大了没考上好的大学伤害到父母的辛苦付出,如今成年未结婚伤害的是父母的尊严呢?中国的父母一直都很脆弱,很容易受伤,很容易被语言绑架。
在网上曾经有一组关于婚和不婚的数据调查显示,近年来不婚族中80后和90后所占比列逐渐增加,其中女性所占比列要远高于男性。不婚原因不外乎:工作太忙,不想日后处理婆媳关系及家庭琐事,没做好当母亲的准备,不想结婚后再离婚。因为结婚虽费事,但是离婚更昂贵。而中国式的父母早已习惯性的干预,介入,唯独没有习惯撤离。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的人永远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成为一种常态。因为活明白的确是件挺难的事儿,但至少认清自己不是件难事。而不妄自评论菲薄别人是一种教养。
一直很喜欢作家三毛的作品,如同她的人一样纯真,没有过多的粉饰,却透露着智慧的光芒。她说:生命不在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事,如此,人,也如此。比起单身不婚,结婚真的需要底气。这个底气源于你自身的首要成长,是未来在任何变故下你都可以从容应对。内心有余温,冷暖且自给。内心有力量,我不婚又怎样?婚与不婚完全是个人的生活方式,无关乎那些恶俗的言语绑架。倘若能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是幸运;若不遇,也不怨是种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