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唐伯虎,就想到“唐伯虎点秋香”。
这个段子最早出自明朝王同轨的《耳谈》,后面又被明朝大作家冯梦龙写成《唐解元一笑姻缘》。到了现代,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更是将其发扬光大。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
以至唐伯虎在我们印象中,就是“风流才子”、“放荡不羁”的形象,特别是坐拥“九个老婆”,更是羡煞旁人,妥妥的人生赢家。
其实唐伯虎一生崎岖坎坷,备尝人间冷暖,更没有那么多风流韵事,有的只是逃避痛苦的 “醉酒佯狂”。
至于“唐伯虎点秋香”更是一桩“风流冤案”:
1、明代确有为追婢女而卖身为奴的事,不过主角是当时一位同样出自苏州的才子陈元超;
2、秋香确有其人,是明成化年间南京名妓,本名林奴儿,可是要比唐伯虎大近20岁,唯一与唐伯虎有关联的是,他们都曾跟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学过画。
3、华太师也有其人,不过老家无锡的华太师,要比唐伯虎小27岁。
4、江南四大才子是真的,当时就名满天下;其中唐伯虎的经历又特别具有传奇性,可能因为如此,被时人编排了很多段子,这就是所谓名人效应吧。
唐伯虎一生只娶过3个老婆:
第1个老婆:徐氏
唐伯虎出生小康之家,父亲是个酒楼老板。
且自幼聪颖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16岁就以苏州府第一名的成绩中了秀才。
不仅如此,家人还给说了一门好亲事,
19岁的唐伯虎,迎娶了官宦人家出身的大小姐徐氏。
虽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徐氏也称的上知书达理,贤良淑德。
婚后两人夫妻和睦,后面还生了一个儿子。
家境殷实、才名远扬,妻子贤惠,后继有人。
少年时期的唐伯虎,可谓春风得意,前程远大。
可惜,这么一个几近完美的人生开局,就连老天也嫉妒。
到了唐伯虎24岁的时候,变故接踵而至,从此唐伯虎的一生彻底改变。
先是他父亲去世,家里失去了经济支柱,家境开始衰落。
而接下来一、两年内,
他的母亲因为悲伤过度也追随父亲而去,后来妹妹又在夫家去世;
妻子徐氏刚生完孩子便撒手人寰,而可怜的婴儿在出生三天后,也夭折了……
如此巨大的打击,换了谁也受不了。
25岁的唐伯虎,已经白发丛生,还因此写了首诗:
《白发》
清朝揽明镜,元首有华丝。怆然百感兴,雨泣忽成悲。
忧思固逾度,荣卫岂及衰?夭寿不疑天,功名须壮时。
凉风中夜发,皓月经天驰。君子重言行,努力以自私。
在如此情境下,唐伯虎在死党祝枝山鼓励规劝下,
强打起精神,潜心备考几年后的乡试。
但唐伯虎自此性情大变,学习之余,
经常流连青楼妓馆,彻夜痛饮,
惟其如此,才能稍微缓解心中的痛苦吧。
第2个老婆:何氏
27岁的唐伯虎,娶了第2个老婆何氏。
随后在次年的弘治十一年金陵乡试中,一举得中头名解元,名动天下。
何氏喜出望外,谁知好景不长,
第二年,进京参加会试的唐伯虎,
因被无辜牵连徐经科场舞弊案,不幸琅铛入狱。
后经多方营救,终于以“罢黜为吏”得出生天。
可同样出自官宦家庭的何氏,之前嫁给唐伯虎,主要看中唐伯虎是支潜力股,
经过此番变故,何氏料定唐伯虎此后已经前途尽毁,前程无亮了。
在唐伯虎被下狱的时候,早已收拾好细软,回娘家去了。
出狱返家的唐伯虎,看着空无一人的“家”,
自嘲一笑,写下一纸休书,从而二人分道扬镳,再无瓜葛。
第3个老婆:沈九娘
孑然一身、又耻于为吏的唐伯虎,
没了功名前程、也没有了家,或许那个真正的家早就没了的唐伯虎,
从此越发放浪形骸,整日混迹秦楼楚馆,以卖画为生。
从单纯发泄痛苦,已经妥妥变成一位真正的“愤世嫉俗的中青年”。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只在花下眠。
闲来写副青山卖,不食人间造孽钱。
也就在这段时期,他在青楼中遇见了一生的真爱,苏州官妓沈九娘。
这并不是如“唐伯虎点秋香”那般潇洒的才子佳人的故事。
两个人年轻时曾经相识,十几年过去了,沈九娘已经年老色衰,而唐伯虎更是潦倒落魄。与其说是“风流韵事”,不如说是两个人“抱团取暖”罢了。犹如江州司马之遇天涯歌女,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沈九娘年轻时候就是唐伯虎的粉丝,所以她很珍惜与唐伯虎再度相逢的缘分。
为了使唐伯虎有个良好的作画环境,每次唐伯虎来之前,她都会把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
而唐伯虎每次作画时,沈九娘总是给他洗砚,调色,铺纸,无微不至。
唐伯虎有了这么一个“红袖添香”的精神伴侣,灵感迸发,画作更见精到,达到一个创作高峰。
唐伯虎最为人称道的美人画,大都是从沈九娘身上体会到的风姿神采。
天长日久,两人从同病相怜、到志趣相投,最终萌生了爱情,并结为夫妇。
两人从此定居苏州桃花坞,过上了夫唱妇随的幸福生活。
过了两年,沈九娘还为唐伯虎生了个女儿,也是唐伯虎唯一的后代,取名桃笙。
可上天还没有绕过唐伯虎,命运的乌云,从他24岁的时候,就一直笼罩着他,并不曾远去。
公元1510年,正德五年,苏州水灾。
比什么金融海啸还恐怖,大家都在操心粮食,大家也不买唐伯虎的画了。
唐伯虎的卖画生涯自然艰难,有时甚至无米下锅。
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沈九娘苦心撑持。
后面沈九娘终因操劳过度病倒了,唐伯虎倾尽所有请来医生,
结果医生诊断后,告诉唐伯虎,沈九娘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唐伯虎衣不解带,尽心服侍沈九娘,也无心于诗画。
公元1512年冬至前,沈九娘临终前,紧紧握着唐伯虎的手,说:
“承蒙不弃,娶我为妻,本想尽我心力,操持好家务,让你能专心诗画,成为一代大家。但我无福、无寿、又无能,我快死了,往后余生,你只能自己好好照顾好自己了。”
听了这番话,唐伯虎只是紧紧握着爱人的手,泪如雨下。
40岁的唐伯虎,就此失去了他一生的挚爱。
此后知道他去世,再没有继娶妻室。
沈九娘的去世,给了刚觉重获新生的唐伯虎,又一次,也是最沉重的一击。
从此之后,唐伯虎更觉生无所恋,也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甚至都没有精力画画了。
以致唐伯虎生命的最后十几年,生活有时难以为继,不得不靠借钱为生。
唐伯虎跟沈九娘唯一的女儿,桃笙长大后,
因母亲是苏州官妓出身,父亲唐伯虎又贫困潦倒,所以上门提亲者寥寥无几。
经常接济唐伯虎的著名书法家王宠,因为对唐伯虎才华的由衷欣赏,
后面索性让儿子娶了唐伯虎的女儿桃笙,和唐伯虎结成了亲家。
这让唐伯虎喜出望外,高兴万分,
生前能看着女儿桃笙出嫁,是唐伯虎的晚年最快乐的一件事。
从此之后,他再无牵挂,皈依了佛法。
人生中一连串的不幸,和毕生挚爱的凋零,
都让这位命运多舛的才子,产生了:
“一切有为法,有如梦幻泡影,如梦亦如幻,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的感慨,
因此,他给自己取了个法号, “六如居士”。
公元1523年,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
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唐伯虎在在凄风苦雨中,默默的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在他临终时,他用颤巍巍的手,愤恨厌世的心,写了一首绝笔诗: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唐伯虎的画是美人、春花和秋月;
唐伯虎的诗是潇洒、浪漫和洒脱;
唐伯虎的故事,在戏台上,在荧幕中,总是令人艳羡、美人环绕。
然而这些画作、这些诗句、这些故事的背后,
它的主人竟然拥有这样的人生。
有人说,艺术家的不幸,就是艺术的万幸。
这句话极为残酷,却又是不争的事实。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