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多年,在课堂上经常遇到学生“问题行为”。一般情况下,我会积极干预,采取“不让学生丢面子,也不让老师下不了台”的方法。
我想起了上个学期去听一堂公开课发生的事。
学校要求每位老师每个月都要去听两堂其他专业的公开课。那一次大概有七八个老师去听经济法的课,上课的是一位女教师。
老师先在蓝墨云班课软件上让学生签到,然后复习上一次的内容,要求学生抢答或者做作业。老师在检查大家做的作业的时候,发现有两个学生的答案是在上面画的一个小人儿,这明显是为了蒙混过关。
在座的老师也觉得有些尴尬了。女老师在讲台上当场就发火了,让这两位同学自己站起来。过了两分钟都没人站,由于是合班课,大概有八九十人,老师只知道名字,又不认识人。僵持了几分钟后,那两位学生站了起来,还一脸笑嘻嘻的样子。
这时候,是考验老师处理“问题行为”的艺术了。
女老师走到这两位学生的旁边,生气地对他们说,“你们俩怎么能这样呢?这叫什么答案?!这节课你们就站着听讲吧!”
这样一折腾,45分钟的课堂,生生耗去了将近十分钟时间。这样的公开课,效果是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下了课以后我想,如果我遇到了这种情况,会怎么处理呢?是像那位老师一样严厉批评这两位学生,还是一带而过,课后再找他们沟通?
对我而言,一个老师处理课堂上学生的“问题行为”,与他/她的经验、处事原则、个人性格有很大关系。
有的老师刚直不阿,有一说一;有的仅把学生当孩子看,不跟他们计较。
我想给出几个建议,处理课堂上的突发状况。
1、能一笑而过的,就不把学生逼哭。
在我看来,学生普遍比较单纯,他们想要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使得他们会在课堂上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如对同伴打闹,对老师出言不逊,扰乱课堂秩序。 如果问题不太严重,就一笔带过,让全班学生正常上课,课后再找这个学生问问情况,下次一般都不会再犯;如果让老师下不了台的情况下,打个哈哈,一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就能化解危机。
你应该知道,不能因为这一个学生,而在全班学生面前失了老师的风度,用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学生会更尊重你。
2、老师一定要有老师的范儿。
老师在知识上,肯定比学生多得多。我觉得在外形上,也要跟老师的职业匹配。穿着干练一点,质感好一点,让学生有敬畏之心。敬你亦师亦友,畏你有自己的底线。
刚才说的那位女老师,个不高,平时穿着也挺随意,素面朝天,一些调皮的学生,很容易就没了界限感,在公开课也敢这样调侃老师。
3、平时多和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心理。
每次课提前进到教室,走下去和学生多交流。有些看起来调皮的学生,你偶尔一次对他的关心,也许会让他有很大改变,因为他觉得自己被“看见”了。
做老师也是一场修行。多学习多反思。Sometimes you win, sometimes you learn(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