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看了一小半《当下的力量》,深以为然。
确实,我们所有的思维都被大脑所局限着,我们用脑子,而不是用心灵来观察这个世界。
因此,我们错失了很多的机会去了解、认识那个本我的自己。
昨天半夜的时候,当我如书中一般,冥思深想,想着我一直以来在肉体上所遭受的痛苦,那浑浑噩噩的”痛苦之身“至今一直缠绕着我而让我甚少体味到人生的快乐,那受够了的人际关系上的分离之苦,受够了的背叛之苦,受够了的巧言辞令之苦……我委屈,我愤怒,我伤心,我却不知道该和谁,从哪里说起,我一切痛苦的开端。
我曾经在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挫折打击之后,开始觉得人生十分地虚幻,一切欢乐都是假象,一切痛苦也都是假象。欢乐之中总是蕴含着痛苦的种子,我从他人身上得到的快乐也一定会在某个时刻以同样的痛苦返还给我。
痛苦绵长,而快乐短暂。
我记得我大一的时候,特别特别想放弃学业,去专注于我的心灵的修行。我觉得我肉身所能承受的痛苦已经达到了焦虑的饱和极限,不可能再有人比我那个时候更加分裂、无助、苦恼了。
但迫于学业的现实的压力,我无法动身,我只能困于寝室和教室的小小一方,自暴自弃地做着精神上的流浪。
我是那样地不快乐、敏感、易怒,以至于我无法交到任何朋友。我用情绪上的暴力驱赶走了每个试图靠近我的人,甚至是我的亲人。
当我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上是如此孤立时,我惊慌了,我找了个”男友“,那是个很会在人际关系上做文章,和(几乎)任何人都能相处得不错的男生,我和他确定了关系,我期望这样能让我从现状中有所改变。
一年后,他受够了我,选择了离开。
从那个时候起,我决定再也不要依靠别人,我要自己冷静、强大、独立起来,我的情感寄托不可能再放在”他人“身上,同样,他人的悲喜也无法再影响我。
我告诉我自己,我要做一个独立运转的社会机器,比任何人都强大,赚取足够多的社会财富,让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过上物质充裕的生活。
这个想法,到现在依旧没有动摇。
我的大脑是这么告诉我的。我相信经过我的思维训练,我一定有朝一日在生活中做到95%情况下的冷静、淡然、强大。
可是还有5%的时间。它总是会跳出来一下,告诉我自己本质上是个多么脆弱的女孩儿。
因为渴望爱,渴望永恒,渴望幸福,而这些我似乎失去了获取的勇气和能力,所以无助,所以悲观,所以消极。
如果我所有的冷刻和强大只是一种迫于无奈的伪装,当那个真实、脆弱、渺小的我暴露在自己眼前的时候,我一定会觉得自己分外可笑而无意义。
我无法背叛我心灵深处中的那个”小女孩儿“。如果我失去了她,那我一定只能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他人的价值认可,却几乎永远再难以得到自己对自己灵魂的认同了。
我究竟应该去努力获得他人的认可,还是努力获得自己对自己的认可呢?
如果这二者能够统一就好了。